为什么一说到MPV,大家都会想到丰田塞纳,却很少去了解格瑞维亚呢?同平台、同动力、价格还便宜点,这事儿说出去,表面上看感觉很不科学。可偏偏现实就是这样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我们买车还是太看“名气”,不爱深究性价比?或者,是不是格瑞维亚这车某些地方确实还差点意思?
先说说这个“跌破25万”的事。我记得前几年,这个价钱你也就能买个本田奥德赛,空间还小一点。现在格瑞维亚直接把价位拉到25万以下,而且还是入门款。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能用更便宜的钱,买到和埃尔法一样的混动系统、一样的三大件?乍一听,真挺心动的。可真到了掏钱那一刻,大家还是选择去赛那店里排队。为什么?
你要说三大件,丰田一贯的稳定,2.5L混动+E-CVT,前麦弗逊后双叉臂独立悬挂,用在这个级别的MPV上面,算是很有优势了。油耗合理,开起来安稳,动力响应线性。说到这,很多人会想:这不就是埃尔法同款配置吗?但开过的都知道,提速嘛,一脚油下去没德系那种推背感,也不可能像美系那样野。格瑞维亚的加速只能说是“足够用”,想激情那真的不属于这台车。还有发动机噪音,开到一定速度,那个声音也确实让人难受,好在你要是跟“买菜”mpv一样,温温吞吞地开,哪个能安静到哪儿去?丰田这车,讲实用,不讲究太多享受。
说到外观,也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买MPV是想要个“家用保姆车”,还是想开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你家有钱?格瑞维亚这外观,一点都不高调,甚至用词讲“土实在”,没有花里胡哨的套件,中间人群看着就觉得踏实、有安全感。中年人会喜欢。双侧电动滑门、一米八几的宽度,空间确实不差,大人小孩全家高速出行也没压力。要吐槽的是,入门款虽然功能实用,可说到底,拿来和同价位国产MPV拼内饰,总有点像80年代的“小平房”。塑料感那叫一个明显,和谁都没法合影。摸一圈下来,脑子里全是“预算”。也有人说,中控屏12.3英寸+10英寸HUD,算个亮点——其实实用主义面前这些都是彩头,不是刚需。
说到辅助驾驶系统,L2级别全系标配,这个给个赞,确实厚道。日常城市、高速,减轻驾驶员压力,能给四五十岁的老爸新手妈妈信心加成。但是说到实际使用体验,摄像头、雷达这些感知系统,依然没有自主品牌的那么细致;360度影像系统,分辨率低得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还有那个万年没有的“感应雨刷”,30万了还不带,真让人哭笑不得。国产的低配都标配感应雨刷和空气净化了,这玩意儿迟早得补上。
有朋友会问,格瑞维亚和赛那到底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明明都是广丰和一丰挂着丰田标的孪生兄弟。其实还是消费者买“心安”。赛那名气大、保值率更扎实、路上看到多,有熟人用过就是最大广告;格瑞维亚就像“爸爸的弟弟”,知道的人不多,自然一波人就不敢第一个吃螃蟹。还有就是匹配和调校上的细微差异,老司机一摸方向盘就能开出门道。以前奥德赛火得一塌糊涂,不也是因为“本田”这牌子挂的时间久了吗?中国人买车,一是“靠谱”口碑,二是“保值率”,三是“跟对的人买”——格瑞维亚名气这关没过,就算性能和配置再超值,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赛那月销一万,自己跌到边上。
那格瑞维亚到底值不值得买?答案其实并不复杂。预算有限,对配置没太多花活的硬性追求,只想一步到位买家庭通勤和偶尔商务接送的MPV,这车无可挑剔。2.5L混动三大件,空间够大、可靠耐用,终端优惠20多万,哪个合资MPV能做到?你非要较真触感和氛围感,或者要求“高端感”比肩沃尔沃、雷克萨斯,那确实不能要求太多。但占便宜、图稳定、买个10年不坏,这就是丰田能给的。
有人会说,国产MPV也不错呀,现在价格也都合适,配置和用料更厚道。没错,中国车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堆马力、忽悠人”的年代了。但丰田这种级别的混动系统,10几年用下来,坏了直接换,配件和保养遍地可找,这种长久心安,很多国产品牌还在路上。你说要是预算再高点,30万多买高配国产MPV,功能舒适性能碾压格瑞维亚,这是事实。可是你真要论“全家上下都觉得靠谱”,还得看合资老品牌。
最后扯几句,为什么现在车市拼到这个程度,格瑞维亚也要急着卷价格?很简单,丰田自己也着急了。国产品牌这两年发力太猛,合资MPV感觉一天不打价格战就掉队。赛那都能优惠,格瑞维亚还不努力?但用户想的不是这些,大家买车毕竟要稳定、省心、开出去不丢人。有些人就是想买“开不坏的丰田”,但性价比也是要考虑的。
我倒是觉得,现在恰逢其时。如果真有需求,想买个大空间MPV,又怕国产后续服务差、怕将来想卖车保值差,格瑞维亚这个价位可以闭眼入了。当然,准备好了糟心的内饰和有点“古早味”的配置,剩下就是省心度不输赛那、生意买卖面子又能撑得住。
说了一大圈,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格瑞维亚就是个“大多数人的最优解”。懂的人自然会买,犹豫的人永远都在观望。所以你说,这算不算现在汽车消费的“最大无解难题”?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