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书写传奇,高铁物流日出7千万,专家力赞发展快!

爱车的事儿,有时候就跟一座镇子似的,永远猜不透里头藏着多少门道。说六里坪,头顶着湖北“特种车之乡”的名头,可在鄂西北那片山里,谁又真在意过这地方能翻出什么新花样?

汽车产业书写传奇,高铁物流日出7千万,专家力赞发展快!-有驾

那天,一大早我被噪音吵醒——铁皮厂房外头,叉车司机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卸着大件车桥,总觉得跟十年前工厂门口的烟土扑面不太一样。原来工业园里做大了,马路对面小饭馆桌子底下黏的口香糖都稀少了,被偶尔来开会的外地客户踢干净了。六里坪现在有260多家企业,说是园区,里外一圈,像摊开的小盘棋。邻居三哥笑说:“咱这厂子多起来,小孩都能分清楚谁家爸是铸桥的,谁家搞涂装的。”

湖北一专汽车就搁这镇上头牌的位置。我去年陪远房表哥买油罐车,还亲自在生产车间转了两圈。师傅递根烟,说最近订单满天飞,工人哪顾得上偷懒,现在厂里都讲智能升级。原来的混灰工衣换成制服,操作面板跟菜市场扫码机似的,点点几下就能让灯泡冒出蓝光,不时听见谁喊一嗓子“别整错模数哈,主管查得紧!”前阵工厂把那批成品油运输车交给中石油,签下六千多万大单,听车间主任说都快笑出鱼尾纹了。

汽车产业书写传奇,高铁物流日出7千万,专家力赞发展快!-有驾

有时候,队里的小徐会在车友群里分享,“我对象单位今年又收他们家的应急装备车了,水雾喷头都能控温,自来水压力小也不怕。”本地开发了新能源垃圾压缩车,说是拉得比城里的更省电,每次下山送垃圾,师傅都得意得紧,群里还拍了车底部缩略图——大伙都说少见的双电驱动,那可是别的厂子不轻易用的。本地还有环卫车入了中东,订单做得风生水起,但做出口的师傅骚话最多:“老外喜欢这个造型,车贴纸都能按色彩学搭配,省里参观都没见过。”

六里坪搞起“美团式”供应链,这词听起来新,实际上就是企业扎堆,咱自家人互通有无。大的像一专搞底盘、维护平台,小厂就钻技术空,专研零部件。陕西那边的凌云汽车,看中了这地儿气氛,迁来后跟头牌一专搭伙开发锅炉车,不多久竟又捣鼓出三十多种油田专用车型,说是主打适应南北温差和沙地环境,又耐造又不花架子。去年瑞锦重卡进园子,扔了两亿技改,让铸造车间装满了新式机械臂,老宋师傅打趣:“现在撸的是鼠标,不是铁锤,黑灰脸都快成历史。”

汽车产业书写传奇,高铁物流日出7千万,专家力赞发展快!-有驾

工业园区外的停车场,堆着各种吊臂车、油田车、环卫专用车。油田系列,车贴花里胡哨,让人一下子就记住,听厂里后厨大姐说车公告数量全国数一数二。研发新车时还真上过油田一线体验,有回冲到新疆戈壁滩,工程师回来皱着眉头说:“油改气系统就得再调两档,戈壁风沙磨损厉害。”园区里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尤其能打,底盘用的是东风原装,水枪云梯一台车罩了,还特意降本压价,开个玩笑,市面卖一台的钱能买三台,一线救援员来试车后只说“这趟出警,不怕缺零配件。”样车还拉进省消防救援总队,大家轮流试水,后来没出一个月就量产了,速度快得本地群里天天有人问订单什么时候排到自家。

六里坪搞事更有意思的是总站点。老火车站早废了,热闹让给了汉十高铁武当山站——镇子里最有排面的建筑,大玻璃幕墙下小黄车一天到晚停不住。这年头,谁还以为小镇不通高铁?高铁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出行,更多是物流真便宜。专用车能靠着车皮卖到武汉、西安那边,快起运,路上不到一晚,节省了不少押运人的假期。听说去年出口额已经七千万了,“原来车都出给新疆油田,现在连老挝都下订单,这地儿真不比福建沿海差多少。”老车站那几个铁轨间的地儿,后来都成展销车市,节假日还有东北山货摊贩过来凑热闹。

汽车产业书写传奇,高铁物流日出7千万,专家力赞发展快!-有驾

新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丹江口市投了六个多亿搞应急装备产业园,本地学院还要联手整一个技术研究院,说专门制研新能源矿车。“矿车你知道吗?就是那种大块头,车胎比人高,听说要上电控,装在山里采石场一跑就是一整天。”园子里工会主任吹牛,“咱几年以后,指不定能跟湖南那帮矿车佬掰腕子。”片区还有新规划的涂装产业园,据说喷漆机器人能自动识别温湿度,喷完一辆十几分钟,第一年可能还不灵,隔壁漆工调侃开发团队:“头铁点,别搞出年年吐漆。”

离产业园不远地方是乡村振兴试点。那边的官山河流域华丽变样,地头种油橄榄和武当道菊,环保部门的人说还要开森林步道,几百亩地一年收成比原先荒地赚多了。前阵子群里流传段子,说等油橄榄酿的食用油上市了,地头的农户能顺路参观专用车装配线,“工业和庄稼,就差给娃娃起个‘汽橄榄’的名字。”

汽车产业书写传奇,高铁物流日出7千万,专家力赞发展快!-有驾

现在想想,这镇子确实变味了,但不再只有铁锤下的火星子。前些天开着新下线的环卫新能源车,压过河堤的青石路,后座竟然没有颠簸感,邻居老张说这布置叫空气悬挂,以前只听大奔才有。维修师傅叼着烟说,“唉,现在底盘电子多,修一次比换油费劲。”路边修理摊停着台十五年前的老柴油泵车,车身斑驳,油箱扣子松垮垮,跟工业园里新出场的整洁劲完全俩样。

有意思的是,刚上市那批出口东南亚的油田车,生产线上有台被临时改装的样车没赶上发走,车间工长逗我们,“不如留镇上拉大棚蔬菜,乡长都能省辆拖拉机。”大家哈哈大笑,每个新车型似乎都有段专属轶事。

六里坪小镇,清晨雾气里还能听车轮带过的铁皮碰撞声,江湖故事新鲜热辣。人们嘴里嚼着点新鲜感,心里琢磨着“这镇说不定真成特种车的硅谷。”可将来谁还说得准呢?道路两旁,是刚种下的小树苗,跟刚学会拧螺丝的学徒工一样,慢慢扎根。总有一天站在武当山高铁站广场远眺,脚下的这片土地,晨曦刚擦亮,几辆油光锃亮的特种车已整齐驶向天边……修修补补的事,总不缺新段子,在微信群里下单保养,隔三岔五总有新司机瞎聊“这车风挡味道咋跟厂门口饭馆炒藕片似的。”——你说,是工业的味儿,还是老六里坪的温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