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

一到2025慕尼黑车展,朋友圈就炸了,一堆人都在问,问界M9、问界M8、问界M5这回集体亮相欧洲,到底是吹牛皮还是玩真的?曾几何时,国产车在国际车展上亮个相都能把大家激动好几年,现在老百姓普遍的观念已经改变了:不是说去了欧洲就算本事大,关键还是得看东西本身是不是扎实,到底有没有点让人服气的料。

我可总是习惯问,国产车到底凭啥能被欧洲人看上?都说“欧洲才是汽车的圣殿”,而且欧洲的节奏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新品牌就能进去敲门的,机制严、标准高、要求多。如果这次问界能把三款车型一块端出去,还真有点意思。有人问,这是不是华为和赛力斯牛逼了,技术做起来了?也有人说,车展其实更多是秀个概念,能不能留下来还得看路试、开放市场后真能卖出去多少。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国产品牌出海的姿势,变了。以前总觉得便宜是王道,拼性价比一把梭,反正价格低就有优势。然而这两年你去看看,问界M8、M9动辄三四十万,最高干到五十六万,没把自己当“廉价战士”,而是憋着劲跟欧洲豪华车叫板。这到底是勇气可嘉,还是飘了,还是说真有底气?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信。过去是用价格征服世界,现在是用技术、设计和体验硬杠国际巨头。

说到技术,大家最在乎的应该是那一堆堆智能驾驶硬件。问界M8那一身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感知能力整得跟武装到牙齿似的,搞出30个感知硬件,还把华为最新的ADS 4辅助驾驶系统拉上阵。那意思就是,谁不智能点还真不好意思露脸。可问题来了,欧洲人自家都在搞自动驾驶,奥迪、奔驰、特斯拉在那已经玩了好多年,问界这么上,能不能真跟他们刚?智能座舱用的是自己家HarmonyOS系统,三块大屏齐刷刷,一眼望去有点像过去科幻电影里的高档座驾,但关键还是用起来顺不顺、跟人的互动够不够自然,别光看着热闹,实际体验要跟国际水平打平手才有意义。

再看外观设计,你说问界M8那百寸巨幕投影,迎宾投影图案、动态光毯、智慧交互尾灯,说白了,这一套下去,给人的感觉就是“科技范儿”。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吃这一套。欧洲人看车,有的人一眼就要大气沉稳,有的人喜欢视觉冲击。你把银河、霞光这些颜色喷上去,喜欢的人会觉得很潮,不喜欢的就会说“花里胡哨”。这就是市场多样性带来的挑战。问界这次造型算是走了自我风格,不随大流,也是一种态度。

问界M9用的还是“鲲鹏展翼”理念,都说这是东方之美融进现代科技,封闭式格栅加大灯带一体,科技感一下子拉满。可欧洲人对此肯不肯买账,还真得用销量说话。中国人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欧洲人也一样,真正能在路上跑几万公里,那才服气。

说动力系统,你甭管纯电还是增程,宁德时代的电池,国产车已经把“续航王”这块牌子立在国际车圈面前了。很多人关心,欧洲环境和中国环境不一样,你在实验室测得再牛,到实际欧洲用车场景遇上冬天、长距离、各种路况,电车续航能不能真扛住?问界M5和M8纯电双版本,公里数都干到六百七百公里,这数据挺吓人的,可别忘了,欧洲测试标准一般比中国要严,CLTC能有这些数,WLTP能有多少,谁都还没拍板。

增程版的问界,续航1400到1500公里,这已经等于拿抗战神车里的油耗做了电的处理。可是增程器的机械系统和电池能不能无缝协同?欧洲人喜欢开高速,一脚油门拉到底,问界这些系统会不会掉链子,还是说长距离都hold住?这都是需要后面实际测试和用户反馈去回答的。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有时候我想,中国车出海到底是身份的自豪还是市场的考验?你看问界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价格完全逼近豪华品牌,体验也做得高级感满满。可走向欧洲,能不能让冷静的买家和挑剔的媒体真心点头,还真没那么容易。欧洲人对汽车的情怀,是从工业革命一路走来的底蕴,三五年里是很难靠一阵轰轰烈烈的营销去打破的。但也得说,如果不去试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真正水平在哪。

有人问,这车卖得这么贵,凭啥欧洲人不选BBA却选问界?很简单,只有核心技术才是护城河。中国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续航、充电速度,包括那些小心思的舒适配置,如果能做到真正优于欧洲同级,那就有希望。如果跟别人在硬件上打平,价格一样,那决定胜负的就是细节服务和整体体验。问界这回把顶配智能雷达、智能座舱、舒适细节推上去,想走高端路线,是赌了一把未来。而欧洲就是最严格的试金石,一点点瑕疵都能被无限放大,一点点创新也容易被狂热追捧。

说实话,现在看问界M5、M8、M9的出海,远没有过去那么鸡冻。一方面是大家见惯了风浪,自信心涨起来了,另一方面也都是在思考:到底走出去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需求?国产车已经过了求认可的阶段,下一步是走到国际舞台中央,让别人用事实检验到底行不行。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华为和赛力斯把问界当成科技品牌去经营,不只是打性价比,更要打智能体验。你在车里能干啥?能不能让欧洲人彻底脱掉固定思维,说“这车比奥迪还聪明”?可是人习惯了之后用用就知道,技术变革都是缓慢发生的。当年手机从诺基亚到智能机,哪个不是一开始被质疑?只是时代压着技术进步,无法回头。

讲述完这些,我还是习惯问一句:我们对于国产车出海,到底是抱着什么心态?是激动,是焦虑,还是淡定?问界这次,不再甘于低端市场,不用价格去诱惑人,而是拿出了实打实的智能化、舒适体验、高续航、优设计。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竞争力,却也意味着更激烈的检验和风险。欧洲用户和渠道,是最难啃的骨头,能不能真抓住人心,就是接下来的大考。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问界M9、M8、M5集体亮相欧洲,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国产车挑-有驾

最后,国产车走到欧洲,不仅是品牌的事,更是行业的事。汽车业早已不是铁皮加四个轮子,智能化和新能源才是主战场,问界选择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那就是直接去挑战全球车企,把“科技中国车”这张牌甩出来赌一把未来。每多一个中国品牌能在欧洲站稳脚跟,整个行业就会多一分底气。至于最后谁能真在欧洲立住,不只是价格,也绝不仅限于概念、包装,而是体验和技术到底能不能让人买单。

这个过程,可能还得再等等看。国产车出海,不再追求“走出去”这条一维路径,而是想成为欧洲马路上的一道风景线。你说是不是也有点意思?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