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和科技圈出了个挺有意思的新鲜事,造问界汽车的赛力斯,宣布要和那个我们天天刷抖音的字节跳动合作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一个是造车的,一个是搞互联网的,这俩凑在一起,难道是想让咱们以后能在问界M9的大屏幕上直接开直播带货?
或者说,给车机系统装个更强大的算法,让你问它“附近有啥好吃的”,它能给你推荐个评价最高、排队最少的馆子?
大伙儿一开始都以为,这无非就是车企和科技公司合作的老套路,想在汽车的“智能化”上再多做点文章。
可仔细一看官方发布的内容,事情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也更有野心。
他们俩合作的重点,根本不是咱们普通人想的车联网或者智能座舱,而是要去攻克一个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技术——智能机器人。
而且公告里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专业词汇,叫“多模态云边协同的决策、控制技术”。
这话听着绕口,咱们把它翻译成大白话,其实意思就是,他们想造出来的机器人,要能像我们人一样,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能理解复杂的环境,然后自己动脑子做决定、去行动。
它的大脑一部分在云端的超级计算机上,负责处理海量信息,另一部分在它自己身体里,保证反应够快。
简单说,这就是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固定程序的机械臂。
这就让人更纳闷了。
要知道,赛力斯现在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自从和华为合作推出问界系列之后,可以说是咸鱼翻身,特别是问界M7和M9这两款高端车型,卖得是风生水起,订单都排到了好几个月后。
从财务数据上看,赛力斯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暴涨了八成还多,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九,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行业里公认的标杆特斯拉和销量冠军比亚迪。
可以说,赛力斯正稳稳地坐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享受着高增长带来的红利。
另一边的字节跳动就更不用说了,手握着巨大的流量和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
这么两家春风得意的公司,放着眼前大好的生意不做,为什么突然要联手去搞一个看起来还有些遥远、投入又巨大的机器人项目呢?
要理解他们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我们得先看看他们风光背后藏着的压力和焦虑。
赛力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问界M7、M9这几款爆款车型。
一个新车发布会,就能带来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订单,场面确实火爆。
但这恰恰也暴露了一个隐患,就是公司的业绩对单一车型的依赖性太强了。
这种模式就像是“看天吃饭”,一款车火了,公司业绩就一飞冲天;可要是下一款新车市场反应平平,那业绩马上就会面临巨大压力。
实际上,虽然利润大涨,但赛力斯上半年的总营业收入反而还下降了百分之四,这说明之前的旧产品线已经跟不上了,全靠新出的高端车型在撑着。
对于一个想要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光靠一两款“神车”救场是不够的,必须得想个长远的法子,找个新的能赚钱的门路。
再看看外部环境,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用“惨烈”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赛力斯不仅要面对理想、蔚来这些老对手的竞争,更头疼的是,在华为的鸿蒙智行体系里,还不止问界一个“亲儿子”。
新出来的智界、享界等品牌,车型定位和价格区间都和问界有重叠,大家都在抢夺华为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关注度和资源,这无形中就形成了内部的消耗。
往外看,今年至少还有十几款新的中大型SUV要上市,大家的目标市场都差不多。
可以预见,未来这个领域的“价格战”只会越来越激烈,赛力斯现在这么高的毛利率,想一直保持下去,难度非常大。
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与其在已经挤得水泄不通的汽车赛道里拼个你死我活,不如提前跳出来,去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
机器人,就是他们看中的那片蓝海。
这个想法其实并不算异想天开。
在大洋彼岸,特斯拉的马斯克早就公开说过,汽车本质上就是“带轮子的机器人”,他真正的目标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
所以我们看到,特斯拉一边在全世界疯狂地卖车,一边在不计成本地研发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在这些行业顶尖人物的眼里,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可能比汽车还要大得多。
赛力斯和字节跳动显然也看到了这个未来的大趋势。
这次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手,各取所需。
字节跳动有什么?
它有最顶尖的“大脑”。
它旗下的人工智能平台“火山引擎”,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技术,能为机器人提供思考和决策的核心能力。
但光有聪明的“大脑”还不行,必须得有一个能执行命令的“身体”,字节跳动自己并不造硬件。
而赛力斯恰好能补上这一环。
赛力斯有多年的造车经验,它有现代化的超级工厂,懂得如何整合供应链,如何进行精密的机械制造和控制,也懂得如何运用各种传感器。
这些造车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能力,几乎可以无缝地转移到制造机器人身上。
一个出技术,一个出工厂,一个负责软件,一个负责硬件,这俩一结合,正好凑成一对,去打造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擎天柱”。
更有深意的一步棋,是赛力斯早已开始布局的海外市场。
很多人以为赛力斯去东南亚、去欧洲建工厂、铺设销售网络,只是为了多卖几台车,应对国内的竞争。
其实,这背后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这些在海外建立起来的工厂、销售渠道和供应链体系,现在是为汽车服务的。
可一旦他们的机器人技术成熟,可以量产了,这些现成的海外基地,马上就能变成机器人走向全球的桥头堡和高速公路。
到时候,汽车和机器人可以一起出海,一边向欧洲人卖着豪华的问界电动车,一边向他们的工厂里输送高效的智能机器人。
这种“一鱼两吃”的战略,既分散了单一市场的风险,又为未来的新业务提前铺好了路。
所以,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赛力斯和字节跳动的这次合作,就能明白,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跨界玩票。
这是赛力斯在为自己的未来下一盘大棋。
它想利用现在在汽车市场赚到的钱和积累的技术,为自己打造一个新的身份,从一个“汽车制造商”,升级为一个“智能设备公司”。
汽车是它现在的饭碗,而机器人是它未来的希望。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这也是一个将自己顶尖的AI技术,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真正落地到实体产业的绝佳机会。
两家公司都在赌一个共同的未来:未来的竞争,将是打通了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谁能先走一步,谁就能在下一个时代变革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