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的车被保12万,车主怒斥:4.3万差价是明抢

买车本是一件开心事,但河南的赵先生最近却因为车险的事有点烦心。他花7.7万元买了一辆全新的纯电动厢式运输车,却在几个月后偶然发现,自己的车损险保额竟然高达12万元——比实际购车价整整高出4.3万元。更让他不解的是,明明保费多交了,保险公司却表示,万一车辆全损只会按实际购车价7.7万元赔付。

其实,赵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许多车主在购买保险时,可能并没有仔细核对保单中的保额是否与车辆实际价值匹配,甚至不太清楚“超额投保”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车险投保中那些你可能从未注意过、却非常重要的细节。

车辆保险的保额,通俗来说,就是保险公司在承保时认定的车辆价值。它不仅是保费的计算基础,更直接关系到出险时车主能拿到多少赔偿。按理说,保险金额不应超过车辆实际价值,这也是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的。道理很简单:保险的本质是补偿实际损失,而不是让车主“额外获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赵先生的车,实际购买价格是7.7万元,保险公司却给出12万元的保额?

7.7万的车被保12万,车主怒斥:4.3万差价是明抢-有驾

据了解,保险公司在确定保额时,通常有两种依据:一是车主提供的购车发票;二是通过内部系统查询该款车型的市场价格或指导价。如果车主没有主动提供购车发票,保险公司往往会依赖系统里的数据来定保额。而系统中存储的,有时可能是车辆上市初期的官方指导价,或是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市场价,未必能及时反映真实成交价,尤其像新能源车这类市场价格变动较快的车型。

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确:无论保额定得多高,理赔时保险公司只会以车辆出险时的实际价值为赔偿上限。也就是说,多投的保费并不能换来更高的赔付,反而意味着车主在保险期间多付了保费。

对车主而言,避免“超额投保”其实并不难。投保时,主动向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人提供购车发票、交易合同等能证明车辆实际价值的材料,确保保额设定在合理范围内。此外,认真阅读保单条款,尤其是保险金额、保险责任和免责部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都是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

7.7万的车被保12万,车主怒斥:4.3万差价是明抢-有驾

这件事也反映出保险行业在规范化运营中持续进步的态势。正如报道中提到的,监管部门已及时介入,要求相关保险公司整改问题、加强内部管理。而行业也在不断推动信息透明化和流程标准化,努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承保误差,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赵先生的遭遇,其实给广大车主提了个醒:买保险不是“扔给销售员就不管”的事,多一点主动关注,多一份细心核对,才能真正让车险成为行车的可靠保障,买得明白、投得安心。

对于我们每位车主来说,与其事后费力维权,不如投保时就多做一步:看清楚、问明白、留好凭证。毕竟,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而不是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你的安心出行,值得一份清清楚楚、贴合实际的保单。

7.7万的车被保12万,车主怒斥:4.3万差价是明抢-有驾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信息分享,无任何投资、保险建议,也不构成任何产品购买的推荐。具体保险产品的投保与理赔流程,请以保险公司官方说明及保险合同约定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