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说,“不管你兜兜转转试过多少车,最后你还是会回归MPV。”这话听着有点绝对,但我得承认,它有它的道理。
如果你成家立业了,有娃、有老人,或者手上有点资源想接点商用单子,那MPV的优势确实会慢慢凸显出来。尤其是在舒适性、空间利用率和乘坐体验方面,MPV确实比轿车和SUV更适合一家老小出行。
我自己大概在三年前提过一辆奥德赛锐·混动,最开始觉得就是想图个油耗低、空间大,但没想到用着用着,还真离不开了。尤其每次节假日带家人出行,我那台奥德赛比我哥的豪华SUV受欢迎得多。空间不是一回事,是两回事。
但这两年,MPV市场的格局真的变了。
曾经的王者别克GL8,不再是商务接待的首选;本田奥德赛和艾力绅因为缺乏新能源转型,逐渐被边缘化;反倒是像腾势D9、岚图梦想家这些新能源MPV迅速抢占了高地。技术叠代和品牌认知的倒挂,直接把传统合资MPV逼到悬崖边。
而这其中,丰田赛那的处境尤为尴尬。
从“加价提车”到“主动降价”,赛那变了
当初赛那刚上市那会儿,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加价2-4万都不稀奇,还得看关系,排队都提不到车。那时候不少朋友问我,家里要换MPV,是不是非赛那不可?
我给的建议是:如果预算够,而且不着急用车,那赛那值得等一等。毕竟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哪台MPV能在保值率、燃油经济性和家用舒适度上全面对标它。
可现在再让我推荐,我可能得犹豫了。
原因很简单,赛那如今的终端售价已经下探到了24万多,跟它当年“高不可攀”的身价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参考目前市场行情,3-6万元的降幅是常态,部分地区还能谈到更低。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信号:丰田,也挺不住了。
对手越来越强,赛那的优势在削弱
首先我们得承认,赛那的基本素质依然不错。基于TNGA架构打造,搭载2.5L油电混合系统,WLTC综合油耗在5-6L之间,非常适合注重长期用车成本的家庭用户。
外观方面,赛那并不算惊艳,但胜在稳重耐看。大嘴式格栅、LED大灯、悬浮式车顶、侧滑门等配置一应俱全,符合主流MPV用户的审美偏好。空间也是它的强项,尤其是第二排座椅的舒适度,堪比头等舱,属于长途出行的“好帮手”。
但问题来了,它不是新能源。
在新能源趋势愈发明朗的当下,燃油混动虽然还在,但在纯电或插混MPV面前,优势开始变得模糊。像腾势D9,不仅支持快充,零百加速还能跑进8秒;岚图梦想家更是直接把空气悬挂、魔毯底盘都安排上了,座舱智能化程度也不是赛那这种“中庸老实派”能比的。
我有个朋友在4月份刚提了台腾势D9,他之前本来就是GL8老车主,换车时也看了赛那,但最终还是被腾势D9的NVH表现和三电技术打动。理由很简单:新能源MPV不但用起来更安静,动力响应还快,而且未来市政政策(比如路权、牌照)也更友好。
这就是赛那如今最大的问题:核心卖点还在,但已经不够打动“新世代”用户了。
空间+混动=刚需,但远不止这些了
我个人认为,赛那的用户画像其实非常明确:偏家用、追求可靠性、预算25-30万左右、不愿意折腾纯电的用户。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赛那依然是个稳妥的选择。
但是,它的问题在于缺少“情绪价值”。
新能源MPV在设计、智能化、甚至细节体验上更懂用户心理,而赛那始终坚持的是功能逻辑。比如说没有L2级辅助驾驶、座舱屏幕分辨率一般、车机流畅度也偏保守。这些在三年前没问题,但现在就显得落伍了。
如果赛那不做出技术上的进化,仅靠价格战,可能能延长生命周期,但撑不了太久。
写在最后:
赛那的降价,不是它不行了,而是对手太强了。
它代表的是丰田一贯的造车理念:耐用、经济、好开。但在MPV这个赛道,消费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从“空间大”转向了“体验感”。
所以你问我赛那值不值得买?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是实用主义者,预算不多,追求省心,那它依旧是一台很合格的MPV。但如果你是想感受新时代科技红利的人,那你真的该去试试腾势、岚图这些新势力的代表。
毕竟,时代变了,MPV也在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