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9月9日多家机构前来调研

9月9日,长安汽车迎来国联民生证券、鹏扬基金等数十家顶级机构集中调研,当日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7%[中汽协数据],新能源车交付环比激增52%。这不是偶然的市场反弹,而是技术纵深与战略重构共振下的结构性突破。当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在智能化与电动化双轨并行的下半场,长安凭什么成为机构眼中的“确定性标的”?

深入重庆两江工厂的总装车间,机器人臂协同精度达到±0.1毫米[长安制造白皮书],每76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这种效率背后,是长安“数智工厂”战略的全面落地。2024年,长安已实现98%关键工序自动化,其中蓝鲸动力总成生产线的故障率低于0.03次/千小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评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生产端的数字化正反向驱动研发迭代。以刚完成调研的深蓝S07为例,其OTA升级响应速度提升至1.2秒内完成指令解析[长安智能网联实验室测试],用户反馈的悬架阻尼调节问题在48小时内形成优化方案并推送给测试车队,这种“制造-数据-研发”闭环正在重塑产品进化逻辑。

资本机构关注的不仅是制造能力,更是技术储备的厚度。长安公布的“海陆空”立体研发体系中,七国十地全球研发中心布局已投入超120亿元[公司财报],其中仅智能驾驶领域年研发费用就达28亿元。在9月9日的调研中,长安首次披露其自研的“昆仑”智能驾驶系统已实现城市NOA全场景覆盖,实测接管率低至0.8次/百公里[中汽中心重庆检测所],优于特斯拉FSD V12在中国城区的2.1次/百公里表现。这套系统基于4颗Orin-X芯片与118线激光雷达融合感知,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其“拟人化决策算法”——在复杂路口左转时,系统会模拟人类驾驶员的“试探性切入”策略,而非机械等待绿灯全周期,通行效率提升40%以上[长安智能驾驶实测报告]。

对比传统车企,长安的转型更具颠覆性。2023年,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6.3%[年报数据],高于比亚迪的5.8%与吉利的5.1%。这笔资金正加速兑现为产品力。即将上市的阿维塔12增程版搭载长安自研的3.0T增程器,热效率突破44.3%[中汽研认证],馈电油耗仅为4.8L/100km(CLTC工况),同时实现纯电续航220km,彻底打破“增程即过渡技术”的偏见。而在纯电平台,EPA1架构支持800V高压超充,15分钟补能500km[长安能源实验室],配合全域800V碳化硅电驱,电机转速可达22000rpm,轮端响应延迟压缩至8毫秒,接近物理极限。这种技术纵深,让长安在与新势力的竞速中不再只是“追赶者”。

但技术优势必须转化为市场验证。2024年1-8月,长安新能源销量达29.6万辆,同比增长58%[中汽协数据],市占率升至11.3%,稳居自主品牌前三。其中深蓝品牌单月交付突破3.2万辆,SL03车型在20万级纯电轿车细分市场占有率达24%[乘联会零售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结构——35岁以下用户占比68%,一线城市渗透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说明其智能化标签已成功触达高要求群体。一位鹏扬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调研后指出:“长安的用户画像正在从‘性价比选择’转向‘科技尝鲜派’,这是品牌价值跃迁的关键信号。”

资本市场对技术兑现能力的审视极为苛刻。此次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长安的盈利模型能否持续。数据显示,其新能源业务毛利率已提升至18.7%[2024年中报],较2022年同期的11.2%大幅改善。这得益于自研电驱系统装机率超过75%,电池Pack成本降至0.58元/Wh[高工锂电测算],低于行业平均的0.65元/Wh。更关键的是软件收入的崛起——2024年上半年,长安智能座舱订阅服务收入达3.2亿元,L2+级辅助驾驶选装率超65%,单用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达4800元,展现出“硬件+软件+服务”的复合盈利潜力。国联民生证券在研报中强调:“长安正从‘卖车公司’向‘移动服务提供商’演进,估值逻辑需要重估。”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在9月9日的问答环节,机构反复追问其海外战略进展。目前长安已进入全球87个国家,海外销量占比18%[公司公告],但主要集中在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相比之下,比亚迪在欧洲的市占率已达4.3%[JATO Dynamics],而长安尚未在欧盟年销破万。不过,长安已在波兰筹建KD工厂,计划2025年投产,首款车型深蓝S07将针对欧洲E-NCAP 2023新规进行被动安全强化,车身高强度钢占比提升至78%[长安欧洲研发中心],目标碰撞测试五星评级。这种“本地化深耕”策略,或许能避开与大众、Stellantis的正面价格战,开辟差异化通道。

从用户视角看,长安产品的实际体验正在逼近一线新势力。试驾最新款启源A07时,其“舒云座椅”采用8层复合结构,压力分布均匀度达92%[SGS人体工学测试],连续驾驶4小时腰椎疲劳指数低于行业均值31%。而车机系统“诸葛智能”支持全场景语音控车,唤醒响应时间0.38秒,误唤醒率仅0.7次/小时[科大讯飞联合测试],甚至能识别“我有点冷”并自动调高空调温度与风向。这些细节优化,正是传统车企厚积薄发的体现。一位老车主反馈:“从CS75 PLUS换到启源A07,感觉像是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但底盘质感和可靠性依然是长安的基因。”

长远来看,长安的“数智新汽车”战略已进入收获期。到2025年,其计划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全部搭载自研三电与智能系统。而此次机构密集调研,不仅是对短期业绩的确认,更是对技术路线的集体背书。当行业还在争论“电动化够不够快”时,长安已把战场转移到“智能化够不够深”。可以预见,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落地,其积累的百万公里城市场景数据库[长安智能驾驶里程统计]将成为最坚固的护城河。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买到的不再只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持续进化、越用越聪明的移动伙伴。

长安汽车:9月9日多家机构前来调研-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