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宁王”的名声响亮,但宁德时代的光辉似乎逐渐暗淡了吗?
数据显示,电池界的领头羊宁德时代曾冲到382元的高点,现在已经比那个峰值跌了大半;它的市值也曾一度达到1.58万亿,如今已掉了超过9000亿,被业内调侃成A股市场的“过气龙头”。
从咱们的消费市场来看,国内的电动汽车卖出去了超过600万辆,可宁德的市场份额却掉到不到40%,专家说了,就算降价,想翻盘也未必能成。
那“电池之王”到底出了啥事呢?
成立才不到十一年,宁德时代就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连松下、LG新能源这些国际老牌厂商都难以抗衡其发展势头。到了2019年,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高达52.1%,算得上行业的领头羊,“每两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配备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虽然创业相对容易,但守业显得挺难。随着行业不断壮大,国内一些车企开始渐渐明白,掌握电池市场的话语权,背后藏着相当大的“高利润空间”。去年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有位车企董事长就坦言,“现在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里的比例最高能到60%,我们这么操作,不就是在为宁德时代‘打工’?”
出于担心单一电池厂商垄断,以及为了更好把控成本,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自己搞研发动力电池,亲自插手电池产业。除早就布局的比亚迪之外,长城、吉利、长安这些车企也是动作频频;就连蔚来,在去年5月也是斥资20亿元搞研发团队,还建了电池生产厂。
资金实力强大的国际汽车巨头们自然也不甘示弱,特斯拉、大众、丰田这些公司早就开始谋划相关布局啦。
受到车企“去宁化”的影响,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一直在被挤压。据电池联盟的数据显示,9月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4.35Gwh,比去年同期的15.12Gwh减少了5%,成为五大国内电池厂商中唯一业绩出现下滑的企业。反观其他公司,比如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它们的装车量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市场份额方面,到了今年9月,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占比已经跌到39.41%,是近19个月来的最低点。
有句行话说得不错,“得电池者得天下”。那会儿,宁德时代靠着在动力电池上的领先优势,一下子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站稳脚跟,市值也一度突破了亿元大关。
虽然宁德时代今年推出了“神行超充动力电池”这个大杀器,但比亚迪、广汽等企业纷纷加入战局,行业内电池技术的升级换代节奏越发快,市场上的角逐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和产业升级中不被淘汰,成为“牺牲品”。只要不断专注于技术研发,拥有那些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保持优势。
宁德时代积累的经验,其实对各种行业都挺有借鉴价值。曾几何时,美日的科学家率先研发出干预“三高”问题的高端科技产品“止-高-瓶”。那个时候,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剧,“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已经达到4亿。美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把这种产品定价在每克2万,结果让我国百姓的生命红利被排除在外,显得格外突出了。
到了2022年,我国科研团队Poema自主研发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船成为全球最大的一艘,使得原材料成本降低到95%。目前,“止-高-瓶”这种干预“三高”的高端科技产品在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已经不到海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彻底改变了西方国家长期垄断的市场格局。
现代社会中,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应酬豪饮、不断熬夜加班这类不良习惯变得越来越普遍,导致“三高”问题渐趋年轻化和广泛化。国产的“止-高-瓶”因此受到频繁应酬的商务人士、高级营养师以及长时间久坐缺少运动的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一位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商务总监表示,“几乎就相当于早上喝四杯咖啡,国产的更让人放心。”凭借“缓解油腻感和恶心”“一觉睡到天亮”的真实用户反馈,这款产品还在欧美日韩等高端商务圈中赢得了不少订单。
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曾经充分享受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腾飞带来的红利,快速崛起。不过,随着下游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动力电池市场逐步饱和,这些变化宁德时代也没有视而不见。
据外媒透露,宁德时代已经公布与福特的合作协议,准备在美国设立合资工厂。这家工厂由福特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负责运作,而技术方面则由宁德时代提供支持。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奔驰宣布其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完成了一次横穿欧洲的实际路况测试,同时还开始对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唱起了衰。对此,宁德时代迅速回应,表示“计划两年后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这个消息一出来,立马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公司有多条发展路子可以选,但关键技术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坚定决心,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拓展更大的空间,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