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攸关,防微杜渐。” 老话说得透彻,安全这事儿,得未雨绸缪。
就说前阵子,哥几个小聚,几个刚提新车的伙计就忍不住开喷。其中一主儿,刚搞了辆电车,那叫一个飒,藏锋式门把手,科技感拉满。结果,还没嘚瑟几天,差点栽了。那天,他带着一家老小兜风,路上跟一辆自行车蹭了一下,小磕小碰,本想下车瞅瞅,结果,那门把手愣是死活弹不出来!当时他那个窘啊,一家老小都吓得不轻。
这事儿听着玄乎是吧?但还真不是孤例。这几年,藏锋式门把手蔚然成风,不少车企都把它当成高科技的圭臬,恨不得贴满车身到处吆喝。好像有了这玩意儿,车就登堂入室了,风阻就锐减了,能耗就节省了,就能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了。
可问题是,这种巧设真的牢靠吗?这几年,关于藏锋式门把手的怨声载道,那可真是络绎不绝。
先说潜藏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譬如车祸,门把手纹丝不动,那可就误了卿卿性命了!要知道,性命攸关,分秒必争。再者,万一线路滞涩,或者寒霜封锁把门把手冻结了,你告诉我,怎么打开车门脱险?
再说寻常使用。有些藏锋式门把手,需要特定姿势或者力度才能开启,成年人操作都捉襟见肘,更遑论稚童了。早些时候,就瞥见一则消息,一个顽童在停车场嬉闹,出于好奇去拽藏锋式门把手,结果手指被卡伤了,痛得嗷嗷直叫。
尤为甚者,有些车企为了标榜极致的“科幻感”,索性把车门锁也隐匿起来了,务必通过触碰屏幕才能解锁。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安危交付给了冷冰冰的电子设备,万一系统宕机了,那可就真叫求助无门,束手无策了。
你或许会辩解,车企这般设计,定然有其缘由。他们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藏锋式门把手可以削减风阻,进而优化燃油经济性或者续航里程。但我想反问一句,为了这么丁点的“裨益”,折损安全性,真的划算吗?
实则,这背后映射的是一个很骨感的问题,即“先放任后规制”的行业乱象。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各路新势力、新品牌鱼贯而出。为了攻城略地,他们挖空心思,什么天花乱坠的功能都敢往车上堆砌。断续式方向盘、流媒体后视镜、用屏幕替代实体按键,甚至有些车型的换挡都要仰仗屏幕操作。这些设计,看似炫技,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甚至埋藏着安全隐患。
车企们一门心思卷配置、炒概念,却把最基础的行车安全抛诸脑后。他们把消费者当成了“试金石”,用我们的身家性命来试错各种未臻成熟的技术。
可喜的是,监管部门终于出手拨乱反正了。从规范智驾到整饬藏锋式门把手,一揽子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正在陆续推行。来年,电池新国标也要付诸实施了。这些政策的颁布,无疑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说句实在话,我们应当感怀那些“探路者”们。若非他们真金白银地替我们趟雷,哪来的市场规范和精进?他们的每一次诟病、每一次申诉,都在鞭策着行业朝着更安全、更稳妥的方向发展。
当然,仅靠监管还远远不够。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明察秋毫,理性抉择。切莫被那些眼花缭乱的功能所蛊惑,要着眼于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要知道,平安才是归途的唯一通途。
但愿有朝一日,汽车行业能够重归本真,不再一味地追逐“高科技”,而是把安全置于首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驾乘无虞、使用安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