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

5月9日,当吉利汽车宣布银河星耀8以11.58万元起的限时优惠价杀入市场时,不少潜在消费者开始坐不住了。这款号称“全球首款5米、3L级豪华电混轿车”的车型,车长超过5米、轴距逼近3米,却把价格定在了合资燃油A级车的区间,甚至直接喊出“6月30日前下定送23扬声器+VIP行政座椅”的优惠力度。对比比亚迪汉DM-i的16.88万元起售价,吉利似乎不是在竞争,而是在“掀桌”——毕竟,用一台A级车的钱买C级车的体验,这种诱惑足以让消费者重新思考:所谓“插混标杆”的含金量,究竟还剩多少?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从第一眼看到银河星耀8,就能感受到吉利这次“既要又要”的野心。5018mm的车长和2928mm的轴距,比汉DM-i多出23mm和8mm,高度矮了15mm,低趴运动造型豁然眼前,配合0.25cd风阻系数的溜背车身和隐藏式门把手,气场直逼30万级豪华轿车。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但更狠的是内饰——全车85%的软包材质、7层夹心专利的“棉花糖SPA座椅”,连后排都标配536mm加长坐垫和131°可调靠背,通风、加热、按摩功能一应俱全。如果说汉DM-i的后排是“够用”,那星耀8的后排堪称“奢侈”,甚至能选装23扬声器Flyme Sound音响系统。这种配置放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至少是25万级的水准,而吉利却把它卷到了12万。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当然,价格战只是表象,真正的杀招藏在动力系统里。银河星耀8全系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推出EM-P和EM-i两种选择。两种动力主要区别体现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EM-i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的则是单挡DHT,更追求经济性;而EM-P则是1.5T+3DHT的组合,更偏一些性能。全系亏电油耗杀入“3L时代”,其中EM-P版本百公里亏电油耗 3.67L、EM-i版本更是低至3.36L/100km,比汉DM-i的4.2L再降20%。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纯电续航60km和130km的设定看似保守,却精准锁定城市短途通勤场景,而1500-1600km的综合续航则彻底消灭里程焦虑,6秒级的零百加速对比同价位的燃油车已是降维打击。更关键的是,吉利掏出了雷神电混平台的DHT Evo技术,通过多挡位智能切换,解决了单挡混动高速油耗高的痛点。对于常年跑长途的用户来说,这或许比“加速快0.5秒”更有吸引力。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如果说尺寸和动力是“基本功”,那么智能化就是星耀8捅向汉DM-i的“暗刀”。全系标配Flyme Auto车机系统,手机与车机无感互联的流畅体验,直接叫板华为鸿蒙;AR-HUD抬头显示和怀挡设计,彻底摆脱传统混动车的“油车思维”;而高配车型上126线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0个摄像头的组合,甚至支持城市NOA高阶辅助驾驶——这些配置在汉DM-i上要么需要选装,要么压根缺席。当比亚迪还在用DiLink 4.0和L2级辅助驾驶防守时,吉利已经用新势力的打法攻入混动腹地。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但银河星耀8最致命的,或许是它重新定义了“性价比”的维度。12.58万元的入门款标配5米车身、棉花糖 SPA座椅、Flyme Auto车机,而11.58万元的限时优惠价更是击穿心理防线。对比汉DM-i入门版16.88万元的售价,星耀8便宜了四五万元,却多出行政级后排、更低油耗、更强车机,甚至车身还大了一圈。这种“田忌赛马”式的错位竞争,让比亚迪陷入两难:如果跟价,可能伤及品牌高端化;如果不跟,市场份额恐被蚕食。而对于消费者,这就像突然发现超市里的优质牛排开始卖青菜价——除了下单,似乎没有更理性的选择。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不过,银河星耀8的“疯狂”背后仍有隐忧。吉利的品牌号召力能否支撑起“5米豪华电混”的定位,Flyme Auto车机和激光雷达的实际体验能否兑现用户口碑?更重要的是,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定价能否持续?但至少从当下看,银河品牌成功做对了一件事:它用星耀8证明,新能源车的内卷不该是“减配降价”,而应是“加量反降价”。当一台车能同时满足“面子”(5米车身)、“里子”(3L级油耗)和“票子”(12万起售价)时,所谓的市场垄断,或许只是一层等待被戳破的窗户纸。

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11.58万起 汉DM-i的含金量不足了?-有驾

写在最后:

比亚迪汉DM-i依然强大,但它的对手已不再是那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银河星耀8的登场,像一记重拳打在混动市场的旧秩序上——它未必能立刻终结一个时代,却让所有人看清:当一家车企敢把激光雷达、行政座椅和5米车身统统塞进12万的价格里,所谓的“行业规则”,早就该重新洗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