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

同样都是混动车,5年后发现增程式与插电混动之间的差距太明显

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有驾

大家好,我是老张,一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最近,我身边的朋友老李和老王,一个买了增程式电动车,一个选了插电混动,五年开下来,俩人聊起车来,那话匣子一打开,可就有意思了。老李说:“这增程式,开起来跟纯电车似的,安静又平顺,真香!”老王却不以为然:“香是香,可我这插电混动,油耗低得惊人,一箱油能跑一千多公里,那才叫省心!”听着俩人你一言我一语,我这心里也犯了嘀咕:同样都是混动车,怎么五年下来,差距就这么明显呢? 这混动江湖,到底是“增程派”技高一筹,还是“插混派”更胜一筹?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五年时光,到底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先说说这增程式电动车,它的工作原理,说白了就是“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发电”。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移动充电宝”,发动机启动后,产生的电能要么直接供给电机驱动车辆,要么给电池充电。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驾驶感受无限接近纯电动车。电机驱动,动力输出线性且迅猛,起步那叫一个轻快,中段加速也毫不含糊,最关键的是,行驶过程中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尤其是在城市低速行驶时,那静谧感,确实让人心旷神怡。很多买了增程车的车主都调侃说:“以前开车是‘轰隆隆’,现在开车是‘沙沙沙’,耳朵终于清净了。”而且,因为它有发动机这个“增程器”在,彻底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跑长途?放心大胆地开,加油站遍地都是,加个油几分钟的事,比在服务区排队充电可省心多了。可以说,增程式完美地兼顾了纯电车的驾驶质感和燃油车的续航便利,这大概也是它近年来备受青睐的原因。

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有驾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安静”的背后,也藏着增程式车型的“阿喀琉斯之踵”。当电池电量耗尽,发动机开始持续发电时,它的效率问题就暴露无遗了。尤其是在高速巡航时,能量需要经过“燃油→发动机→发电机→电能→电动机→机械能”这一系列转换,每一步都有能量损耗,导致整体的热效率远不如直接由发动机驱动的车辆。有数据显示,在馈电状态下,一些增程式车型的油耗甚至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高,这就有点“省油没省成,反而更费油”的尴尬了。“脱了裤子放屁”——这是不少懂行的网友对增程式高速工况下工作模式的犀利吐槽。此外,为了实现长续航,增程式车型通常需要搭载较大容量的电池组和油箱,这不仅增加了整车重量,也抬高了购车成本。所以,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市区通勤,能保证较高频率的充电,增程式确实是个“安静”的好选择;但如果你是个“长途老司机”,一年到头跑高速的里程数占大头,那增程式在油耗上的短板,五年下来,可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有驾

再来看看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它的策略就显得更为“灵活多变”了。简单来说,插电混动的发动机和电动机都能直接驱动车轮,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工况智能切换或协同工作。在低速纯电行驶时,它和增程式一样安静;一旦进入中高速或需要急加速,发动机就能直接介入,甚至和电机一起发力,提供强劲的动力。这种“能屈能伸”的特性,让它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较高的综合效率。特别是比亚迪的DM-i、DM-p技术,更是将“以电为主,油为辅”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馈电状态下,它们的油耗表现依然非常出色,百公里四五个油是常态,这可比增程式在高速上的“大胃口”要经济实惠多了。“省油”是插电混动最深入人心的标签,也是它销量持续走高的核心竞争力。五年下来,光是油钱,就能省下一大笔,这笔账,精打细算的车主们心里都门儿清。

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有驾

当然,插电混动也不是没有缺点。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它在馈电状态下的驾驶体验。当电量不足,发动机需要频繁启动来维持电量或直接驱动车辆时,那种“突突突”的噪音和震动感就会传入车厢,尤其是在急加速超车时,发动机的嘶吼声会显得有些突兀,远不如增程式或纯电车那般从容优雅。有网友戏称:“一格电是天堂,没电了就是‘拖拉机’。”此外,插电混动的结构相对复杂,拥有一套完整的燃油动力系统和一套完整的电驱系统,这意味着潜在的故障点更多,后期的维护保养成本也可能更高。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可靠性大幅提升,但“多一重系统,就多一分风险”的观念,在不少老司机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同样都是混动车,五年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的差距为何如此明显? 答案其实就藏在它们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使用场景里。增程式赢在“驾驶质感”和“无里程焦虑”的完美结合,适合追求安静、平顺驾乘体验,并且充电便利的用户。而插电混动则胜在“极致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使用成本”,适合对油耗极其敏感,或者经常跑长途,希望最大程度降低用车开销的家庭。五年时光,就像一块试金石,让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长期使用中暴露无遗。增程式的“安静”与“费油”,插电混动的“省油”与“不够安静”,这些差异在日复一日的用车生活中被不断放大。

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手握预算,是愿意为那“图书馆般的静谧”多花点油钱,还是甘愿忍受一点“噪音”,只为省下那真金白银的油费呢? 这道选择题,你怎么答?

五年深度体验后,增程式与插电混动差距揭晓-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