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一个驾考考场里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的事。
一位正在参加科目二考试的女学员,开着考试车,一脚油门下去,没拐弯成功,反倒直接把考场的一面砖墙给撞塌了。
现场是砖块乱飞,尘土飞扬,好在人没事,自己从车里走出来了,就是受了点惊吓。
这事儿一传出来,网上立刻就炸开了锅。
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学员太紧张了,还是现在的驾考培训出了什么问题?
怎么好端端的考试,会演变成这么惊险的场面?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员的失误,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很多人学车、考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咱们先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
事情发生在上海奉贤区的一个机动车考场,时间是九月的一个下午。
这位女学员正在进行科目二的考试,考的项目是直角转弯,而且还是在一个下坡路段。
对于新手来说,科目二里的每一个项目都像是拦路虎,而“下坡”和“直角转弯”这两个元素组合在一起,难度可以说是又上了一个台阶。
下坡需要学员精确地用刹车控制住车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而转弯又要把握好打方向盘的时机和幅度。
可能就是因为心里太紧张,再加上操作本来就不熟练,这位学员在最关键的时刻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油门当成了刹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她感觉车速有点快,心里一慌,本能地想去踩刹车减速,结果右脚却踩到了旁边的油门上。
这一下,车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瞬间失去了控制,加速向前冲去。
学员的大脑在那一刻估计已经是一片空白,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正确的反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头朝着围墙撞过去。
“轰”的一声巨响,坚固的砖墙被撞开一个大口子,现场一片狼藉。
幸运的是,车子的安全性能还不错,加上学员系了安全带,所以没有受伤。
考场工作人员的反应也值得称道,他们非常迅速地赶到现场,确认人员安全后,马上就用临时的围挡和篷布把破损的墙体遮盖起来,防止发生二次意外,整个处理过程专业又高效。
虽然人没事是最大的幸运,但这件事引发的讨论却远远没有停止。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怎么了?
驾考事故好像隔三差五就能听到一次。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考驾照,科目二已经成了“高危”项目。
网上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觉得是学员心理素质不行,临场一紧张就手忙脚乱;也有人怀疑是不是考试车本身有问题,年久失修或者设备不灵敏。
这些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们深入去看,就会发现问题可能并不这么简单。
根据一些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统计,光是2023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在驾考过程中发生的车辆碰撞事件就超过了两百起,其中超过七成都是因为学员操作失误造成的。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把锅全部甩给车况或者偶然因素,是不太客观的。
绝大多数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了“人”的身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出在了培养“人”的这个环节——也就是驾校的培训方式上。
现在很多驾校的教学模式,被大家戏称为“应试化”培训。
什么意思呢?
就是教练教你的,不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真实道路上安全驾驶,而是如何通过标准化的考试。
他们的教学核心,就是各种“点位”和“秘诀”。
比如倒车入库,教练会告诉你,看左后视镜,当库角出现在镜子里的某个位置时,方向盘向左打死;侧方停车,看右后视镜,当车尾和库边线对齐时,方向盘向右打一圈半。
学员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像机器人一样,反复练习这些机械化的动作,把这些点位和操作顺序背得滚瓜烂熟。
这种方法对于通过考试来说,确实见效快。
但它的弊端也极其明显,它让学员失去了对车辆的“感觉”。
学员只知道在某个点该做什么动作,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不理解车轮的轨迹,不明白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车身位置的关系,更体会不到油门踩下去的深浅和刹车踩下去的力度对车速的细微影响。
他们学会的是一套应付考试的固定程序,而不是真正驾驭车辆的本领。
回到这次上海的事故,那位女学员很可能就是这种“应试化”培训的产物。
在平地上练习直角转弯时,她可能已经把“看哪个点,打多少方向”的流程练得很熟了。
但是,考试的场地偏偏是一个下坡路段,这个小小的变量,就超出了她背诵的“考试程序”。
下坡时车辆会因为惯性自己加速,这就需要右脚时刻准备着,轻柔地控制刹车。
这种需要靠“脚感”来细腻操作的活儿,是“应试秘诀”里没有的。
当她发现车速比平时练习时快,心里一慌,大脑里的那套固定程序就失灵了,情急之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踩错踏板。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学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惊险一刻”。
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回想起自己当年考驾照的时候,也都会笑着说自己曾经多么笨手笨脚。
有人在坡道定点停车时,因为油离配合不好,车子连续熄火好几次;有人在倒车时,因为方向打反了,差点撞到旁边的杆子。
这些都是一个新手成长为熟练驾驶员的必经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应该对这位犯错的学员过于苛责。
毕竟,谁还不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过来的呢?
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的驾培体系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了。
驾考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发一张证,而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安全的驾驶员。
马路不是考场,真实的路况远比科目二的这几个项目复杂得多。
路上没有画好的线让你对点,有的是突然加塞的车辆、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还有各种恶劣天气和突发状况。
如果一个驾驶员只具备在考场里“走程序”的能力,而没有在真实环境中随机应变、处理紧急情况的本领,那么把他放到马路上,无疑是对他自己和所有交通参与者的不负责任。
因此,驾校在培训时,除了教授应试技巧,更应该加强实战化训练。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模拟真实道路环境的练习,让学员学会观察路况、预判风险。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员心理素质的辅导,教他们如何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如何正确处理突发状况。
毕竟,驾驶车辆,手上握着的不仅是方向盘,更是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这次撞塌围墙的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它敲响的警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听到。
它提醒我们,从驾校到学员,再到整个社会,都应该更加敬畏生命,更加重视驾驶技能的本质,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是一场需要通过的考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