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的一个普通早晨,老王骑着陪伴他13年的本田摩托车去车管所。 这辆车里程才两万多公里,平时保养得跟新的一样,按老政策,它该报废了,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不用报废了,做个检测就行。 ”排放达标、车况良好,车子当场换了新牌照,又能合法上路了。
这一幕发生在2025年8月,湖北枝江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取消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的城市,改用“备案管理”模式,满13年的摩托车,只需备案登记,通过排放和车况检测,就能续命骑行。
枝江试点的具体操作很简单:摩托车达到13年后,车主带着车去指定检测点。 工作人员会检查发动机、刹车系统等关键部件,重点测排放是否达标,比如符合国四标准(2022年7月全国实施)。
检测通过后,换发备案牌照,车子就能继续跑。 这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一刀切”报废,变成看车说话。 2025年启动以来,当地已有上百辆老摩托通过检测上路,省去了强制报废的浪费。 一位枝江车管所人员说:“我们目标是让好车物尽其用,减少资源浪费。 ”
为什么取消13年报废这么受关注? 技术是硬道理。 现代摩托车制造进步巨大,比如2020年后车型普遍用上电喷系统和三元催化器,排放控制比十多年前强多了。 国四标准下,小排量摩托的污染物排放降了30%以上,发动机寿命也延长。
老王的本田车就是个例子,它出厂时是国三标准,但通过升级维护,排放轻松达标。 数据显示,2024年新摩托车平均故障率比2010年低了40%,可靠性提升让13年报废显得不合理。
经济账也算得清。 13年强制报废政策压抑了消费,尤其对中高端市场。 2024年摩托车销量数据显示,价格超5万的车型占比不到15%,很多消费者犹豫:花大几万买的车,开不了多远就变废铁,谁不心疼?
枝江试点后,当地摩托车店老板反馈,咨询高端车的人多了,因为大家知道好车能多用几年。 一位消费者直言:“以前不敢买贵的,现在政策松了,我正考虑换辆十万块的巡航车。 ”
环保和交通优势更明显。 在非禁摩城市,小排量摩托车代步是低碳选择。 环保部门数据对比:一辆125cc摩托车每公里排放CO2约50克,小型汽车平均150克以上
上下班高峰,摩托车占道少,能缓解30%的拥堵。 枝江试点中,许多老摩托检测后排放合格,继续服役反而减少新车制造污染。 一位通勤族说:“我骑摩托十年,排放比开车低一半,还省了堵车时间。 ”
文化价值不可忽视。 摩托车文化需要多样车型,包括老车。 参考欧美,哈雷或本田CB等经典车跑几十年是常事,它们承载着车迷回忆。
枝江试点后,当地复古车聚会多了起来,一辆辆老车重新上路。 老王的车检测通过后,他笑着说:“这车陪我走过青春,现在能留着听发动机声,值了! ”数据显示,2024年摩托车文化活动参与人数比五年前翻倍,政策松动让收藏热升温。
试点反响热烈,枝江摩友群里讨论炸锅。 有人分享检测经验:“排放测试是关键,老车加个好催化器就能过。 ”车管所统计,试点首月备案车辆超80%通过检测。 全国摩友都在关注,期待更多地方跟进。 一位行业专家指出:“技术、经济、环保、文化四方面推动改革,试点是务实一步。 ”当前,枝江模式正被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