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标准版84TOPS算力背后的隐忧:高速NOA为何在收费站前突然失声,雷军的OTA召回能否挽回车主信任?
最近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小米SU7召回事件,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
先说个小故事。上个月我朋友开他新买的SU7从北京回老家,高速上一路NOA开得挺爽。结果快到收费站时,车突然提示要接管,反应时间特别短,差点没刹住车。当时我就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果然,没过几天小米就发了召回公告。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意外。现在这些新势力造车,硬件堆得很猛,但软件调校还是有点生青。就像买了台顶配电脑,结果软件还在测试版一样。
小米这次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时机判断出了毛病。车载系统在遇到收费站、匝道这些复杂路段时,本来应该提前几百米就开始“交班”给人,结果系统判断慢了半拍,等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我专门研究了一下SU7的硬件配置。标准版用的NVIDIA DRIVE Orin芯片,84TOPS算力确实不错,11个摄像头也够用。按道理说,这套硬件应对高速场景绰绰有余。可为什么还会出问题?
关键在于算法的边界处理能力。再强的硬件,遇到程序员没想到的情况还是会懵。就像你开车开了十年,突然遇到个从没见过的路口标志,也得愣一下不是?
小米的解决方案倒是挺现代化——OTA升级。这招确实管用,不用跑4S店,在家躺着就能修好车。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当初交付的时候,软件确实还不够成熟。
我觉得这次升级主要会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让系统更“胆小”一点,宁可早点提醒也不要拖到最后一刻。第二是增强提示的力度,光屏幕闪可能不够,得配上声音震动一起来。第三就是在不确定的时候主动减速,给司机留更多反应时间。
说到OTA召回,这事儿在法律上还挺有意思。以前召回就是召回,现在居然可以“云修车”。监管部门也与时俱进,专门出了文件规范这事儿。小米这次处理得还算透明,主动备案主动公告,没有藏着掖着。
不过老实说,我对现阶段的智驾技术还是持保留态度的。硬件再强,算法再先进,真实路况的复杂程度还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特别是中国的道路环境,修路改道、临时管制、各种奇葩路况层出不穷,想让机器完全搞定还需要时间。
从车主角度看,这次事件倒是给大家提了个醒。买智驾车型的时候,硬件配置只是一方面,软件成熟度同样重要。像小米这种硬件先行、软件跟上的策略,短期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长远看还是有优势的。毕竟硬件定了就很难改,软件却可以一直优化。
澎湃OS在这次升级中的表现也值得关注。据说整个升级过程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bug或者兼容性问题。这对一个刚推出不久的车载系统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我个人觉得,小米这次的危机处理算是及格线以上。发现问题快,承认问题坦诚,解决问题有效率。比某些出了问题还死鸭子嘴硬的品牌强多了。当然,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看升级之后的实际表现如何。
说句实在话,现在买智驾车就像买早期的智能手机,功能很诱人,但偶尔死机重启也要有心理准备。关键是厂家的态度,出了问题能不能及时修,愿不愿意持续改进。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这次的表现还算让人放心。至少说明他们有能力快速响应问题,也有技术实力通过软件升级来解决硬件交付后发现的问题。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无论智驾技术多先进,开车时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机器可以帮你,但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这不是信不信任技术的问题,而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基本态度。
小米这次算是给整个行业上了一课:在智驾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如何处理技术缺陷,都是每个厂家必须面对的课题。做得好,用户会更信任你;做不好,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