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点题
各位车友,还记得两年前大家对增程式电动车的评价吗?"既不油也不电"、"鸡肋技术"、"过渡产品"——这些曾是市场主流声音。而如今,理想L系列月销破3万台,问界M7持续热销,哪吒GTS、智己L7陆续入局。
我曾在宝马i系列研发时就坚信:在电动化转型期,增程技术绝非简单过渡,而是兼顾当下与未来的明智选择。今天,我就从一个老工程师的视角,实话实说增程车型究竟香在哪里,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忧。
2
技术原理解析
增程式电动车(EREV)本质上是"主电动+副燃油"的动力架构,与插电混动(PHEV)的"主燃油+副电动"形成鲜明对比。这么说吧,增程车一直是靠电机驱动车轮,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个别车型高速工况除外)。
增程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 - 高效发电机组(发动机+发电机) - 动力电池组(通常20-40kWh) - 驱动电机(单或多电机) - 能量管理系统
【专业小贴士】发动机在增程系统中可以稳定运行在最佳工况点,热效率普遍能达到40%以上,比传统汽油车高出约30%。
3
市场爆发原因分析
1. 解决纯电痛点
坦率地说,"里程焦虑"依然是阻碍纯电动车普及的最大障碍。而增程技术通过"油箱+电池"的双能源架构,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以理想L8为例,纯电续航可达200公里,油电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完全覆盖各类用车场景。关键是,你不再需要为找充电桩而焦虑——这对于住宅区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城市用户来说,简直是"真香警告"。
2. 经济性优势
这么说吧,增程车型的用车成本介于纯电与燃油车之间,具体取决于你的用车习惯:
日常通勤(<50公里/天):几乎等同纯电成本
中长途出行:略高于纯电,但低于燃油车约30%
混合用车模式:平均每公里比同级别燃油车低约1-1.5元
以我测试的问界M7为例,纯电状态下百公里电耗约15kWh,折合成本约15元;增程模式下百公里油耗约4.5L,折合成本约32元。相比同级别传统燃油SUV(油耗8-9L/100km),年均行驶2万公里可节省5000元以上。
4
驾驶体验
作为老车评,我必须承认:增程车的驾驶体验远超预期。电机瞬时扭矩带来的起步加速感、线性平顺的动力输出、以及发动机与车速脱钩的独特感受,都给驾驶者带来全新体验。
在NVH方面,主流增程车型都下了不少功夫。问界M7的DHT技术将发动机噪音控制得相当出色,理想L8采用双层隔音玻璃进一步提升了静谧性。不过,在高负荷工况下(如高速爬坡、电量接近耗尽时),发动机的"嗡嗡"声仍会明显传入车厢——这是目前所有增程车型的共同挑战。
【点评】增程车驾驶质感已经接近纯电动,但在能量管理系统响应速度上仍有优化空间。
5
技术难点与品牌差异
增程车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技术门槛不低。核心挑战在于:
三电系统集成
:平衡电池容量、电机功率与发动机输出
热管理系统
:同时处理发动机、电池、电机的散热需求
能量管理策略
:根据工况智能分配能源使用比例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各有侧重: - 理想:专注三电协同和整车轻量化 - 问界:发动机效率与变速箱集成优势明显 - 哪吒:成本控制与大众化路线 - 极氪/智己:注重智能驾驶与用户体验
【用车建议】选择增程车建议重点关注"NVH表现"和"过渡工况平顺性",这两点直接影响日常驾驶舒适度。
6
用户匹配度分析
增程车并非适合所有人,我建议以下人群优先考虑:
最适合人群: - 家中只有一辆车的城市家庭 - 偶尔需要长途出行的通勤用户 - 住宅区无固定充电条件的用户 - 对新能源感兴趣但又担心纯电里程的用户
不太适合人群: - 家中有多辆车,可以纯电+燃油组合的家庭 - 极少长途驾驶且有固定充电条件的用户 - 追求极致加速性能的性能车爱好者
7
行业前景展望
以我30年的评车经验,增程技术不会是3-5年的过渡产品,而是至少会在未来8-10年占据重要市场份额。我预测:
技术升级方向:更高效率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5%)、更大功率密度电池、更精准能量管理算法
市场格局: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中,增程式占比将达20-25%
成本走势:随着规模效应,2024年底增程车型整体价格有望下降8-10%
最重要的是,增程技术正在从"纯电过渡"转变为独立赛道,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8
总结与建议
优势: - 彻底解决里程焦虑 - 使用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 - 驾驶体验接近纯电动 - 不依赖充电设施 - 技术成熟可靠
不足: - 高负荷发电时NVH表现一般 - 结构复杂度高于纯电动 - 整车重量偏大 - 价格较同级别燃油车高15-20%
实用购买建议:预算40万以内,一车多用且家中充电不便的用户,增程是当前最均衡的选择;预算充足且家中有充电条件的用户,可考虑高端纯电;预算有限且经常跑高速的用户,传统燃油车仍是性价比之选。
9
互动话题
各位车友,你对增程式电动车有什么看法?是否正在考虑入手?最关心哪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我会选取高频问题在下期详细解答。下期我们将带来几款主流增程车型的实测对比,不见不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