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生的新车烦恼,很多人可能都没想过会被自己遇上。一身轻松地走进4S店,把车钥匙拿在手里,本来想着风风光光开回家,没想到刚开出大门这才好,连续剧的序幕正式拉开。
时间回到去年年底,袁先生掏腰包在东营的一家丰田4S店提了辆皇冠陆放。提车的时候,他本来挺激动,毕竟这车也算丰田家族里的热门货色。进了展厅,围着自家新座驾转了好几圈,眼尖的袁先生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车内饰和外观怎么都有不同程度的磨痕?这新车怎么看起来跟“跑过江湖”似的?
他当时就问了4S店,店里业务员一个“金蝉脱壳”,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有人敷衍两句说“正常现象”,但具体怎么回事,一句解释都没有。袁先生只好带着满肚子疑问先把车开回了家。
结果这才往家开,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在高速上他体验了一下全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保持功能。结果方向盘带着车往右溜,根本不是官方宣传的“舒适省心”。厂家的人过来检查,发现这功能确实“英年早逝”了,而且还维修不了。说得再直白一点,这是个装饰用的功能。
车才开了没多久,麻烦就像下饺子一样,一个接一个蹦出来。数了数,零零总总加起来,居然多达四十多个问题。中控异响、屏幕死机、动力系统报警、电子手刹偶尔不听话,反正大件小件,动静都齐活了。袁先生的心情也从新车的躁动,变成了“买家秀变卖家秀”的落差。
他一有问题就往4S店跑,结果每次不是“您耐心等等,我们会尽快处理”,就是“我们正在走流程,别着急”。有时候电话那头还挺敷衍,好像多问一句都打搅了谁似的。更无奈的是,负责对接的售后副总糊里糊涂地辞职了,新的对接人刚到位,对袁先生这些糟心事一问三不知。
袁先生忍不了了。他不再纠结修修补补,直接把态度摆在桌面:要退车。就这样,一辆满怀憧憬提回来的新车,就成了“退堂鼓”上的倒霉蛋。
后来帮忙的人找到了那家4S店售后经理,经理挺有架势——有专人负责,还有流程、有资料。但一谈到这些故障,口风马上软了,说有的其实可能不算故障,有的还在核查。哪怕媒体都插手了,4S店依然像甩绳子的老牛,拖拖拉拉地绕着圈子。再找新的对接人,得到的答案也是“我只听说有人来过”,要多迷糊有多迷糊,像极了老北京胡同口卖豆腐的不急不忙。
袁先生把所有故障都整理成表,有图有真相,还专门找厂家客服反馈,客服那边倒是记录了,但到现在也没等来一个准信。丰田的售后体系,看起来跟他选的这部车一样,有点掉链子。
如果只看广告,皇冠陆放可谓高大上、科技感拉满,可现实就像麻辣烫锅里漏掉的辣椒籽,咋吃咋别扭。那些宣传里“让生活一步到位”的承诺,如今在实打实地用车体验里,成了“任重道远”,更像一句空头支票。
许多消费者买合资车,图的就是省心、可靠。丰田以前也确实靠着皮实耐用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可一辆不到一年的新车就“毛病缠身”,让人怎么安心?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瑕疵明明白白写在证据里,4S店却一推六二五,厂家更是优哉游哉、远水不解近渴。
这个事情看着挺离谱,但对于袁先生这样的普通车主来说,苦水只能一口一口地咽。谁都知道,跟4S店单枪匹马掰手腕,有时候就像拿着鸡毛掸子撵老虎,光看热闹没用,心力憔悴才是真的。
一辆好车,最怕的不是出一点小毛病,而是遇到问题后没人理、没人管。那种从买车那刻起的热情,最后变成了无助甚至愤懑,再多的售后电话、流程资料,最后也只剩下让人无语的等待。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推皮球”式的服务在现在的汽车行业里会慢慢消失,毕竟谁买车不看品牌售后?可现实就是,哪怕冠着丰田的大旗,也还是会出这样的糟心事。袁先生这一遭,向所有车主都提了个醒:不管什么牌子的车,提车验车都得睁大眼睛,多走几步,少踩几个坑。
至于袁先生的新车最后能不能退成,现在还没人敢打保票。希望有关部门和厂家客服能快点落地解决这事,别让一个平凡消费者为了维权跑断了腿。
有时候,路不在车下,而在心里能不能敞亮。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