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暑假开始到9月这段时间,总会有不少人结伴组队开展自驾游。自驾游的行程长短不一,部分人目的地较远,长时间驾车容易陷入疲惫。即便已经累到难以支撑,不少驾驶者仍不愿将方向盘交给同行人员,核心原因就是对他人的驾驶技术缺乏信任,无法判断对方水平高低。其实,一个人的驾驶能力强弱,通过三个开车行为就能清晰判断,尤其是第三个,准确率极高。
在自驾游途中,若你感到极度疲劳,可选择在车辆稀少的路段,先让同车人代为驾驶。如果行驶中发现对方技术不佳,再到就近服务区换回驾驶权即可,这远比疲劳驾驶安全得多。驾驶水平高的人未必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但绝对不会是新手。新手往往领证时间短或实际驾驶机会少,即便让他们开车,大多也会心存顾虑不敢接手。只有驾驶经验充足、具备一定车感的人,才会自信地接过方向盘。因此,想让同车人代驾,首先要观察他的语气是否足够自信,缺乏自信的人通常技术有限,不敢轻易上手。
其次要留意他上车后调节座椅的方式。网上有不少相关段子:开车第一年,座椅调得紧贴方向盘,几乎是“环抱”的状态;开车第二年,坐姿变得端正,整体看起来更为协调;开车第三年,座椅恨不得挪到后排,半躺着驾驶。只要出现以上三种坐姿,说明这个人的驾驶水平大概率不高。
我自己也曾经历过这三个阶段。刚开车时把座椅调得靠前,是因为坐在车内会觉得车身比路面更宽,担心在复杂路段因坐姿问题看不清路况、找不准参照点。座椅越靠前,视线越清晰,驾校所学的各类参照点也能更精准对应,这样驾驶时心里才会有安全感,所以第一年我一直保持这种坐姿。到了第二年,已经摆脱了纯新手的状态,长期“抱”着方向盘驾驶会感到局促疲惫,于是便调整坐姿,让腰部保持挺直。第三年时,觉得自己驾驶技术已经不错,长时间挺直腰杆开车又容易劳累,就逐渐把座椅向后调整。
只要对方上车后,没有采用紧贴方向盘的坐姿,就说明他具备一定驾驶经验。如果他坐姿向后靠,且双手握住方向盘的三九点位置,只要不是过于夸张的后仰,基本可以放心将驾驶权交给对方。
第三个判断标准,是观察他驶离服务区时,在匝道上是否能迅速提速,动作是否果断不拖沓。从匝道汇入主路时,左侧主路车辆较多且车速较快,只有在匝道上尽快提升车速,才能避免汇入后被追尾的风险。
如果驾驶者在匝道上始终缓慢行驶,保持三四十公里的时速匀速前进,那么到下一个服务区就可以换回驾驶了。这类人缺乏基本的驾驶常识,不了解匝道提速的重要性,若等到汇入主路后再加速,随时可能引发追尾事故。
上述三个行为中,后两个尤其是第三个,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驾驶水平。驾驶技术过硬的司机,绝不会在匝道上慢悠悠行驶,等到汇入主路才开始提速。即便第一次驾驶陌生车辆,即便有些不习惯,也会先在匝道上提升车速,进入主路巡航后再慢慢适应车辆。如果存在上述不当行为,那么这个人的驾驶水平通常不会太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