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的门一关,灯一亮,焊花四溅。还没上市的奇瑞股权表像一份无休止的养老院点名册,外人听了都要狐疑:“奇瑞这么大,还没上市?”是的,你没听错,今年港股最大整车IPO居然花了21年才出炉。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上市路上,奇瑞走了一个成年人的周期。如果你是奇瑞的员工或老板,过去这些年眼瞅着五菱、比亚迪一路敲钟,心里啥感受?
证据已堆到脚下。奇瑞其实早就想上市了。时间拨回2004年,奇瑞靠着一台小车QQ混出名堂,起售价4万元,销路一路飙到10万台,堪比当年的“人民大众”。于是乎,奇瑞趁热打铁准备上市,结果和上汽的一笔股份纠纷直接把它拦在门外。
得说奇瑞这事有点像“拿了亲戚身份证办业务”,初期为了造车资质,用了上汽20%股份做马甲。本以为小打小闹没事,谁知证监会查账比个别家长翻孩子日记还要细,看到这桩“潜在纠纷”,直接敲下“禁令章”。上市计划,一脚刹车,歇四年。

待到2008年再重启,全球金融危机来了。不只是奇瑞,那个阶段的IPO像一地鸡毛,谁想上市都只能看天吃饭。
一年后,又来一回。结果,上市申请还是因股东太多、股权不明等莫名其妙的小问题被打了回票。 奇瑞的业绩此后也开始掉队。出口早,根扎得深,全球风浪一来损失也大。子公司亏钱,像俄罗斯亏了三千万、乌拉圭亏了五千万,主业难自保,幕后算账都够国家队汗流浃背。
更关键的,奇瑞缺少爆款与品牌轴心。QQ之后再无爆款,反倒揪出了一堆“认脸难”的子品牌。瑞麒、威麟、风云、观致……酒香也不怕巷子深,可惜酒是白的,巷子太多,品牌之间互相套娃,互相消耗,奇瑞业绩愈加艰难。
实在难挨,奇瑞曾试图靠“新能源拆上市”这个招,2016年奇瑞新能源试水,但电车销量不给力,利润还在亏,上市再一次搁浅。
2019年成了转折点。奇瑞子品牌陆续清理,青岛五道口投了196亿(实际到账100亿),资金困难得以喘息。技术也开始有了底气,比如发动机热效率做到37%,没人再嘲笑奇瑞是“维修队”,网友开始夸“理工男”。 海外市场救命,出口暴增,2022年出口占一半,财务状况好转。
这年奇瑞准备再战港股上市。不凑巧,青岛五道口突然资金链断裂,奇瑞上市计划又被直接扯掉。老天爷对奇瑞的上市执念,一直不太友善。
之后,奇瑞引入立讯精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新投资者,钱是补上了,但股权结构越来越复杂,又拖慢了上市审核。金融机构对股权结构的执念和刑警对口供一致:越简单越清楚,越容易过关。奇瑞这两点年年踩雷。
说到底,奇瑞上市迟到,主要是负债率高与股权结构复杂两座大山。企业挣不来钱,靠贷款度日,资产负债率一度跑到90%以上(按车企同行标准,60-70%就属高产了)。没有战略投资救命,奇瑞早奔着老破厂去了。金融投资机构进场后,股权分层越来越多。想过审,门槛越来越高。
但今年终于破局。奇瑞海外市场的爆炸性增长让债务压力减轻,手头宽裕后能对股权结构动刀。原先三大主要股东——芜湖控股、立讯精密、员工持股平台瑞创——通过一层控股集团嵌套奇瑞汽车。这个套娃结构让证监会看账就像刑警查案件,头大不已。
今年奇瑞直接简化股权,三家股东“下沉”,直接控股奇瑞汽车,股权终于明朗,审核终于通过。顺便一说,选港股也是明智,监管更快更宽容,对“历史遗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还守着A股,把奇瑞重新拆开,上市还得等下一个王者荣耀上线。
奇瑞这波上市,除了能募集资金补血、减少银行借款、降低资金成本,更要将钱砸进研发和海外市场扩展。尤其现在新能源刚刚起步,还得靠鸿蒙智界撑门面。一场上市,补的不仅是账本,更是发展欲望。
当然,现实里,奇瑞债务依然高企,80%上下。新钱到手,能撑多久?国内新能源汽车肉搏加剧,奇瑞就算在俄罗斯叱咤,也难保下轮风云有回响。从亏钱到赚钱,这21年折腾下来的确为国产车企趟出一条新路。奇瑞的“秘密武器”,不是技术独孤九剑,也不是品牌超能传奇,归根结底是某种「耐心等天下大变」的定力。
往后还能顺利吗?上市后台上交股权明细,车间里拼技术拼市场,奇瑞会不会又遇到新一轮的风浪,没人敢保证。企业能耐心熬过21年,有人说这是黑色段子,也有人能从中读出产业升级的骨感现实。
可能奇瑞更多的是带着“上市不易,珍惜每一次翻身机会”的自嘲。至于亏钱、债务、高企股权多重套娃这些腻日常,你说是企业的命,还是中国车市的大势?在喧嚷的IPO现场,我更愿意想,21年锤炼的是一套应对复杂和拉锯的能力。下次,哪个车企还会走这场马拉松?这问题,估计没人敢赌。
你怎么看,国产车企最难翻越的,是外部的行业壁垒,还是内部的体制桎梏?而“后上市时代”,奇瑞要把命运交给谁?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