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100亿元汽车产业专项基金,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政策助力,布局汽车产业新未来

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世界汽车格局深度调整重塑。在此背景下,长春市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设立100亿元汽车产业专项基金,出台覆盖全产业链的支持政策。以一汽为核心,在“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已在电动化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智能化方面终端市场先行,产业生态日趋丰富。2025年至2030年,要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扩大用户基础,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同时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专家洞见 解锁技术突破新方向

论坛上,专家代表们分享了各自在智能汽车关键领域的创新理念。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王建强提出“认知驱动”路线,融合规则与数据驱动的优势,通过感知—认知—决策环节,实现智能驾驶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准确感知、深度认知与安全决策。

哈尔滨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蔡蔚提到,随着充电系统电压升高,碳化硅等宽禁带功率器件成为主流,但也带来封装热失控等问题。他强调,电动化+清洁化是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电驱动系统必须实现自主可控,推动“四化”发展。

吉林大学教授卢荡指出,智能底盘是智能汽车控制的关键技术,未来智能轮胎及其域控制软件将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基础,轮胎是底盘的核心,轮胎力是汽车运动的根本原因。

张永伟还表示,智能化时代企业竞争力重心迁移至智能和AI能力,未来汽车成本中电子与软件占比将大幅提升,智能化企业发展可分为利用AI辅助研发、生产智能化产品、转型为AI底层企业三个阶段。

车企论道 多元技术路线锚定智能化

整车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技术路线选择、品牌升级与生态构建上的实践。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应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开放创新,实现从低水平竞争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马翠兵表示,汽车产业处于多技术创新变革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江淮汽车与华为深度合作,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联合打造尊界超级工厂,构筑全球一流供应链生态。

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周时莹提出,随着AI大模型进化,车载应用从传统软件定义汽车转向“AI定义汽车”,但目前多数整车厂还未完全实现软硬件绝对分离。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副总工程师逄淑一介绍,长城推出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大模型SEE,采用“数据驱动+模型安全+安全策略兜底”模式,保障系统安全,提升复杂路况的语义理解与耦合强化学习能力。

供应链共探 新质重构与生态协同

供应链企业也分享了各自在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方面的思考。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杜强认为,AI对汽车系统是增量构筑,中国的软件供应链在底层操作系统领域已成长成熟,AI技术赋能下软件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指出,车灯已成为设计与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软件正成为定义汽车的关键力量。

地平线副总裁吕鹏认为,智能驾驶核心是“快速迭代”,但需平衡降本与技术迭代,避免过度降本牺牲用户体验和安全性。

芯驰科技MCU产品线总经理张曦桐表示,汽车市场规模扩大,智能座舱和车控芯片国产化率成为重点,供应链关系正在重构,本地芯片企业与主机厂、Tier 1联合定义产品、共同开发。

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强认为,车网互动有利于缓解电网压力、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等,园区级能源系统将成为车网互动落地的关键场景。

瑞声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学京表示,车载声学正在从“听觉系统”转变为构建“第三空间”的核心技术支撑。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显宏认为,“视觉+4D成像雷达”异构信息融合感知技术路径将推动中国智能驾驶普惠安全时代的到来。

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革新活力与多元路径,为推动技术协同创新、强化生态整合提供了新思路,助力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侯丹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设100亿元汽车产业专项基金,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政策助力,布局汽车产业新未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