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逆袭:从仓库滞销到爆款神话,2025年中国车市的破局时刻

对比同类车企仓库库存攀升,吉利工厂却物流板车排长龙,2025年上半年,银河销量达到54.8万辆,同比增长232%,这增长曲线让同行只能望洋兴叹。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吉利新能源突然起飞,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最近终于揭开了“银河爆款法则”,这背后的逻辑引发了一轮新的行业讨论。

吉利银河逆袭:从仓库滞销到爆款神话,2025年中国车市的破局时刻-有驾

两年前,银河A7立项,吉利内部的目标很简单——要打破市场格局,要做到家轿细分市场第一,方法论只有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听用户的,做市场的。

用户调研中,吉利发现新能源A级、B级车用户最关心油耗,其次续航,然后空间、智能化,吉利和用户一共做了17轮共创,油耗目标定在3L以内,续航必须超过2000公里。

最终,银河A7实现了2.67L/100km馈电油耗、2100km综合续航,还有同级最大轴距2845mm,硬核指标让用户买单,这一切都是用户共创的结果。

星愿的故事又是另一个维度,起初吉利想做性能小车、功能小车、颜值小车都可以,直到一次女性客户调研,发现女性需求比男性更细致、更具体,市场开口也更大。

女性客户说,前备厢要能隔绝买菜异味,车上化妆镜要让自己最美,储物空间要能放口红粉饼唇膏,玻璃水加完后引擎盖要能静音关闭,吉利一一记下,最后决定星愿不只是性能车、功能车,要让所有人一见倾心。

吉利银河逆袭:从仓库滞销到爆款神话,2025年中国车市的破局时刻-有驾

第一次样车调研,吉利内部就觉得星愿会是爆款,用户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吉利照单全收,第二次调研用户评分高达9.3分,内部信心爆棚。

传统车企研发和销售各管各的,吉利却偏不走寻常路,范峻毅说,这种模式下产品大概率会失败,研发觉得好东西都给营销,卖不动;营销又怪研发成本高,卖不掉。

吉利早期也栽过跟头,产品到了营销手上卖不出去,压力全在营销这边,研发和营销互相埋怨,谁都不服谁,局面一度很僵。

两年多前,银河品牌明确要求,想做爆款,营销和研发必须紧密合作,具体做法就是制度化会议机制,决策流程全都上台面,谁负责什么节点、KPI、考核标准都白纸黑字写清楚。

这套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吉利有失败案例做经验,关键要有成功产品让大家信服,银河E5、星愿、星舰7、星耀8、银河M9,每一次合作都在磨合中前进。

吉利银河逆袭:从仓库滞销到爆款神话,2025年中国车市的破局时刻-有驾

说到底,只有研发、销售、采购等部门咬合得紧,产品成功概率才会高得多,营销前期介入,能把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卖点,这比后期生硬包装要有效得多。

吉利摸索出“中枢轴”概念,有同事全程参与产品开发和营销,上市前7个月,他的核心任务就是传递用户声音,确保每个细节都能打动用户。

每次会议、每个节点、KPI、考核标准都系统化写进白皮书,形成了持续打造爆款IP的保障,这只是基础分,核心价值、价格定位都靠这个体系打底。

很多产品力很强、价格也好,销量却起不来,原因就在于只做好基础分不够,用户的情绪价值才是能否爆款的关键,范峻毅说,爆款的另一半就是“让用户有情绪共鸣”。

2025年上半年,吉利银河的爆发给行业敲响警钟,用户需求、内部协同、情绪价值缺一不可,这三板斧组合拳,足以让对手汗颜。

吉利银河逆袭:从仓库滞销到爆款神话,2025年中国车市的破局时刻-有驾

资本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一切,港股股价飙升,投行集体看多,市场情绪和销量形成正反馈,吉利内部士气高涨,这种氛围很容易出奇迹。

但局势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爆款背后也藏着风险,用户需求变化快,市场情绪也会反噬,一旦协同断裂,体系化优势可能就会变成包袱。

未来的银河,还能不能持续爆发,A7和M9上市后市场会怎么反馈,没有人能拍胸脯保证,行业的紧张感依然在持续发酵。

一切都在2025年下半年这几个月见分晓,吉利银河的“爆款法则”能否持续奏效,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的序章。

吉利银河逆袭之谜:从仓库滞销到爆款神话,2025年中国车市的破局时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