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德国街头每十辆车里就有一辆挂着大众车标时,中国车企要怎样才能敲开欧洲市场的大门?最新数据告诉我们,上个月欧洲人买走了79万辆新车,这个数字虽然只有中国市场销量的三分之一,却依然让欧洲稳坐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交椅。
在八月的欧洲汽车销量榜上,前十名几乎被本土品牌包揽。大众汽车以8.7万辆的业绩领跑,这个德国老牌在自己的主场依然所向披靡。来自日本的丰田紧随其后,卖出5.5万辆,成为榜单上唯一的亚洲面孔。捷克出生的斯柯达凭借5.2万辆的成绩跻身前三,这个诞生于1895年的品牌如今属于大众集团,在欧洲市场依然活力十足。
豪华车在欧洲同样吃香。宝马和奔驰分别以5万辆和4.4万辆的销量占据第四、第五名,这两个德国豪华品牌在故乡保持着稳定魅力。同属大众集团的奥迪则以4.1万辆位列第六,证明欧洲消费者对高端汽车的持续热情。
法国汽车在欧洲市场表现不俗。雷诺品牌卖出3.7万辆排在第七,虽然法系车在中国市场不太受待见,但在欧洲本土依然广受欢迎。来自韩国的现代汽车以3.7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这个亚洲品牌凭借实惠的价格在欧洲站稳了脚跟。被雷诺收购的罗马尼亚品牌达契亚卖出3.6万辆,位列第九。另一个法国品牌标致以3.3万辆的成绩守住第十名位置。
仔细看这份榜单,八个欧洲品牌和两个日韩品牌瓜分了市场,既没有美国车企,也没有中国品牌。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的国产汽车,在欧洲却没能进入前十?
答案可能藏在欧洲人的购车偏好里。目前欧洲每卖出一百辆车,只有十辆是插电混动车型,而燃油车和普通混动车加起来占了近七成。中国车企擅长的插电混动技术在欧洲还没成为主流,这就像带着川菜去参加法餐聚会,虽然美味却不合当地口味。
不过情况正在起变化。上月欧洲车市整体只增长了百分之四点七,但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却猛增百分之五十六,这种变化对中国车企来说是个好消息。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企业在欧洲卖出了43万辆车,比去年多了四分之三,市场份额也从百分之二点九涨到百分之四点九。
中国汽车正在用两种方式打开欧洲市场。一方面,实惠的价格确实吸引人,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中国品牌都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带来的插电混动技术正在改变欧洲人的驾驶习惯,就像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方式一样。
看着这些数字,我们不禁要问:当欧洲消费者逐渐接受插电混动技术,当中国汽车的质量不断提升,国产汽车站上欧洲销量榜前十的那天还会远吗?毕竟,面对物美价廉的产品,哪个消费者会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呢?你觉得中国汽车还需要多久才能在欧洲市场闯进前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