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当 “买车看智驾” 成为共识,智能驾驶的竞争早已从 “功能堆砌” 转向 “体验闭环”。在城市领航、高快领航、智能泊车三大核心场景中,智能泊车因高频使用、场景复杂,成为最能体现智驾实力的 “试金石”。而比亚迪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全球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并承诺安全兜底,正在改写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按照国际通用的 L1-L5 分级,L4 级智能驾驶的核心是 “特定场景下的全责任接管”,这要求系统不仅能 “做得到”,更要 “靠得住”。过去,行业普遍认为,智能泊车要达到这一水准,需突破环境感知、决策逻辑、极端工况处理等多重技术难关,更需解决责任划分这一 “老大难” 问题。毕竟,当系统出现失误时,是用户担责还是车企兜底?这个问题不解决,高阶智能泊车始终是 “空中楼阁”。
比亚迪的答案掷地有声:在中国市场,所有比亚迪天神之眼用户的智能泊车安全及损失,由比亚迪全面兜底。这短短一句话的背后,是技术实力与企业担当的双重体现。要知道,智能泊车场景千变万化 —— 从商场地下车库的立柱密布,到老旧小区的狭窄通道,再到雨夜、逆光等特殊环境,系统需应对的变量远超想象。而比亚迪通过持续迭代,让天神之眼在复杂场景中实现了 “又快又准又安全”。
近期的天神之眼 OTA 升级,更展现了比亚迪技术体系的全面性。除了泊车场景的三速调节、车头泊入等功能,行车场景中,环岛通行、复杂路段连续绕行、高速施工借道等功能的优化,让智驾覆盖更广泛;安全层面,AEB 功能可轻松识别低矮障碍物,夜间 80km/h 能对侵入车道的两轮车紧急刹停,120km/h 触发时更能实现两段式舒适刹停,这些细节升级,让 “安全” 二字有了更具体的支撑。
深入来看,比亚迪的底气源于其对智能驾驶全链条的掌控。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让算法在真实场景中不断进化;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工程师团队,确保技术突破的速度;再加上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生产制造体系,让先进技术能高效落地。如今,超 100 万的天神之眼车型保有量,正是市场对其技术的认可 —— 这不是少数人的 “科技玩具”,而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出行助手。
在智能驾驶责任界定模糊的当下,比亚迪的探索无疑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它用技术突破证明了智能泊车的可靠性,更用责任承诺搭建了用户信任的桥梁。当其他车企还在犹豫 “该不该担责” 时,比亚迪已经给出了 “如何担责” 的答案。或许,这就是比亚迪能在智驾赛道持续领跑的原因 —— 不仅懂技术,更懂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