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如今这车圈儿,那真叫一个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满目疮痍,营收滑坡,利润腰斩,销量也跟着崴泥。另一边,却有个“别人家的崽”,赛力斯,愣是在哀鸿遍野中蹚出一条康庄大道,利润芝麻开花节节高,毛利率更是傲视群雄,直接把一干老牌劲旅摁在地上摩擦。
你说这邪不邪门儿?大势颓靡,大家伙儿都缩紧裤腰带度日,怎就它赛力斯能逆袭扶摇,闷声不响地赚得盆满钵满?玄机嘛,四个字:攀龙附凤。这“金主”是谁?华为呗。
瞅瞅那些数据,九家车企一字排开,七家营收跳水,三家利润缩水,五家销量断崖。这数字,听着都替他们腚疼。当然,这堆里也有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干将,可特斯拉毕竟是“洋和尚”,水土不服。所以,赛力斯就显得鹤立鸡群。纵然它营收欠收,销量也折戟,可净利润却飙升240.6%,毛利率更是高达27.62%。区区一个数字,便足见其“香”的程度。
话说回来,赛力斯这波骚操作,简直就是典范级的“傍大款”。它跟华为联袂,捣鼓出个AITO问界系列,从M5到M7、M9、M8,一茬接一茬,直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尤以那问界M9为甚,一款身价五十万以上的座驾,竟成了五十万以上汽车销量榜的魁首,直接把BBA、保时捷这些豪车巨擘撂倒在地。
高档车利润丰厚,这浅显的道理大伙儿都门儿清。是以,即便赛力斯整体销量下滑,但仰仗问界M9这棵聚宝盆,利润就跟窜天猴似的噌噌往上冒。要说没了华为,没了问界,赛力斯现在会是啥光景?虽说咱没法时空穿梭去窥探平行宇宙,但大概率不会像眼下这般春风得意。这道理,不用我饶舌,各位心里自有丘壑。
实则,问界系列的走俏,也直接催生了后来的智界、尊界、享界这些牌子,甚至还捯饬出了鸿蒙智行。这么看来,赛力斯当初的慧眼堪称独具,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第一个跟华为深度捆绑。
说穿了,赛力斯心里明镜儿似的。作为华为第一个“心头肉”,华为势必会把顶级的资源倾注在问界身上,不成功便成仁。这既是华为的底气,亦是赛力斯的底气。这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桥段,在商界屡见不鲜。但赛力斯能抓住这泼天富贵,并且做到今日这般境地,也确实值得刮目相看。
当然,亦有人会嘀咕,赛力斯是不是有点“躺赢”的嫌疑?说到底,华为的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明摆着,赛力斯只需按部就班地负责生产即可。此番论调,其实也有几分道理。但问题是,为啥其他车企就没能截胡这良机,跟华为深度联姻呢?这背后,恐怕还是关乎战略远见、企业肌理,乃至决策者的胆识等诸多要素。
与惯常认知相悖,实情是,跟华为携手也并非一路坦途。双方在合作范式、利益分羹、品牌定位等方面,想必也历经过不少龃龉和磨合。只不过这些“家长里短”,外界鲜有所闻罢了。
故而,当咱们习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华为NB”时,是否忽略了赛力斯自身的砥砺和付出呢?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华为再神通广大,也需要一个靠谱的合伙人来落地生根。
聊到这儿,我陡然想起一个老梗:风口来了,猪都能一飞冲天。可问题是,风口总会消散,猪也终将坠落。赛力斯眼下是扶摇直上了,但能否长久翱翔,抑或说,能否在风歇之时站稳脚跟,这才是真正考验它的关隘。说到底,汽车行业竞逐白热化,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他玩家弯道超车。
前路漫漫,赛力斯能否继续“背靠大树好乘凉”,甚至有朝一日能够“另立门户”,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咱们且拭目以待。而其他车企,与其艳羡赛力斯的佳绩,不如好好反躬自省,如何在白热化的市场博弈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擢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靠山山会塌,靠人人会跑,唯有自力更生,方为正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