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想要长期开,过来人提醒你要慎重考虑电池维护、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和二手残值等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花费大还可能成为烦恼和难题

电动车现在确实大街小巷都在谈。去年我旁边修车的师傅跟我说:你看这个底盘刮擦一下,光换电池壳就得三万多,换个一体式修起来都要排队。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这还真不便宜。

你知道吗?跑同样价格的车,动力差别不是一点半点。比如说,同配置的几个车款,我试过手感,感觉A款只要松开油门,车的回馈就像踩刹车,立马顿住,而B款稍微平缓点,回得更软(这段先按下不表)。细想,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调校策略,研发团队偏重点不同。有经验的朋友说,调校差异背后,是研发工程师对整车平衡的理解。是不是?我还在想,调校这种东西,厂商到底哪个更用心呢?每次试驾后都觉得,调出来的味道差别挺大的。

新能源车想要长期开,过来人提醒你要慎重考虑电池维护、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和二手残值等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花费大还可能成为烦恼和难题-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我曾经记过一组参数——加速响应时间从0.1秒到0.3秒不等(体感/估算,样本很少),但这差距,开起来真能感觉出来。你会不会觉得,买车除了外观、续航,还得特别留意调校的性格?是不是有点为难,选择变成技术+感觉的双重较量。

说到续航,这也是每个潜在车主绕不开的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续航掉了不少,零下十度开开暖风,实际能跑的距离大概只剩下原来的一半,估算体感,感觉比官网标注少了三到五成。去年我朋友在北京,他相信官方续航1200公里,冬天真能堵在充电站等他,心里烦得很。大部分人喜欢一总结,觉得如果能多留点续航空间,然后就不用担心半路没电。可实际情况告诉我,有时候多装个车载暖风,续航就掉得更快。

我还记得一次,他去充电站排队等候,排队的场景真像买春联,人人都焦虑。家里旁边的物业对装充电桩那点事,谈了半年都还没完。我还心里琢磨,很多人买电动车,没事跟物业磨,这点比技术难倒人要难多了吧?我估计,物业和车主的博弈,就是一个拖字。

新能源车想要长期开,过来人提醒你要慎重考虑电池维护、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和二手残值等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花费大还可能成为烦恼和难题-有驾

你会不会突然明白,充电桩这个坑比想象中深?我曾经以为,有的品牌说包安装,结果后来才知道,搞个充电点,安个充电桩得跑了几轮物业,多花几千到上万都是正常的。尤其是老小区,电路改造那叫一个复杂,平时帮家里装个磁吸灯都挺麻烦,更别说快充设备的布置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电池衰减这事,真是个让人烦的硬伤。邻居老张前几天炫耀,说刚买的新能源车,三年前买的,标称五百公里续航,现在最多350公里。那时候我就心里嘀咕:是不是大部分车都会慢慢变味?销售总说基本不掉电,但实际用车后,谁都知道,那只是销售的一面。

我有没有想得太天真?也许吧。就算厂商给出8年保修,30%以内的衰减,就算大方;可车子完全不一样了。那天微信上一个朋友说,他新买的车,续航一缩水就不想天天开,老觉得是不是要提前准备点备用方案。这是不是每个新能源车主都要面临的心理战?

新能源车想要长期开,过来人提醒你要慎重考虑电池维护、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和二手残值等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花费大还可能成为烦恼和难题-有驾

我还想着,智能化配置也是个坑。比如导航、语音交互那些功能,看似多实用,但实际上天天用的,大概也就开个导航听听歌,剩下的都像摆设。反倒是,各种摄像头、自动泊车,其实出故障后修一点钱,就能让钱包快速减负。记得我修一次车,因仪表盘传感器出问题,整车电子系统都提醒我,修完后那人跟我说:这东西寿命刚好三年,灯一亮就修。我算过,大概花了两千多。

实际用车中,我一直觉得,钱还是该花在电机和电池上。这两块最实在。别被那些高大上的智联功能迷了眼。对了,你有没有想过?那么便宜的百公里电费,表面上看那么划算,但忠于实用,还是得算算排队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我估算:比如每次充电半小时,平均每小时能充到50%的电量(快充),相当于每公里电费便宜不少,但排队的时间,有时候比油站加油还让人烦。

话又说回来,除非你家里能装充电桩。否则,平时只能依靠路面快充站,那个等待时间真是个未知数。像我认识个朋友,家里就坑得要命,装完充电桩,得跑到物业协调,平平淡淡的事变成了麻烦制造者。你会不会觉得,买车变成了买服务和买耐心?

新能源车想要长期开,过来人提醒你要慎重考虑电池维护、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和二手残值等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花费大还可能成为烦恼和难题-有驾

所以说,真不是我想劝大家别买新能源。只是,这些坑,还是得提前列好清单。打个比方,选车就像买房子——看结构、看楼层、看产权,还得考虑物业配套。你说,买个新式车就能一劳永逸?未必。你得考虑,未来五年你的用车惯,剩余年头的保养,甚至二手市场的残值。

我在想:如果你像我一样,希望电动车能开个六七年,还是得折腾点心思。多看看厂家的质保细节,搜集点实测数据;不要只听销售忽悠,要自己多想想,毕竟,买车不是买衣服,赶潮流用的。你会不会发现,最后能撑到最后的,还是那些用料靠谱、售后到位的车型?

那天修车师傅偷偷跟我说:现在的车,保养越变越麻烦,很多都是电子系统,坏个传感器都要拼命找零件,越新越贵。他说完还摇摇头,眼神里带点无奈。我就想,其实我们每天开车,很多时候跟操控无关,更像是个电子宠物,越来越多零件会成为潜在的爆发点。

新能源车想要长期开,过来人提醒你要慎重考虑电池维护、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和二手残值等关键问题,否则不仅花费大还可能成为烦恼和难题-有驾

等我走下来,心里琢磨着:新能源车要想长开,除了钱和技术外,最重要可能还是心态。开久了,才会觉得这车是我养的电子伴侣,而不是一台好看但只会折磨你的工具。你说,我是不是也该趁修车的时候,把开车这事当作一种生活的调剂,而不是冲冲冲不停追求那份所谓的新鲜?或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反正我每天都在看车,心情也在变化。你觉得,未来的车,能变成你心里那个随身伴侣吗?还是说,最终还是得面对那些,不可预料的小麻烦和无休止的日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你知道吗?奔驰三叉星徽竟藏百年马头故事
马无言EW
零跑D16官图发布,25万起售挑战深蓝S09
橘止说车
01:37
2018吉利金刚内外循环怎么开
电车情报局_AI分身
01:06
公交车牌黄绿两色的什么意思
杰利柜语
01:04
当天考完驾照电子证可以用吗
北京婚姻律师张丽珍
01:22
终于对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出手了。来的太及时了。工信部李乐成部长,9月9日发布会,话不多说,直指要害:非理性竞争能毁掉一个产业,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第二天,9月10日,通知就来了。联合五部门,专项整治汽车网络乱象。新能源车、光伏那些事,都在名单里。黑嘴水军,企业吹牛,高管在网上互怼,都被点名。李部长说,培养企业不容易,千辛万苦。但网络上一阵风,就能吹垮。那些键盘侠,半夜三更带节奏,传个假消息,企业股价像秋叶掉。记得去年,一家车企,被谣言围攻,订单取消,工厂停工。员工们,凌晨两点守着手机,微信群里刷屏,眼睛发红,手心冒汗。不是钱的事,是尊严。毁掉的不止生意,还有人。整治重点,清清楚楚。黑嘴水军,动真格。那些账号,假装专家,编故事,煽风点火。企业自己,也得规矩。虚假宣传,夸张到天上去。车子广告里,飞天遁地,实际开起来,轮胎漏气。消费者买单,出了事,医院账单上数字跳。安全不是儿戏。汽车,载着人命。改个配置,少个气囊,事故现场,血迹斑斑。高管行为,通知里特意提。利用影响力,拉踩友商。网上发帖,隔空喊话,比自家猫的脾气还变幻莫测。有一个老板,微博上天天点评,别人车坏点,就放大,笑话。粉丝跟风,骂战升级
文艺者漫游
方向盘突发失控 刹车瞬间失灵 这些救命技巧必看
伦岩爱分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