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这牌子,听着就自带故事感。
长城汽车的魏建军撂下话了,不丢魏牌,还要把它盘活。
这话听着硬气,可一琢磨,这些年魏牌的掌舵人,那是换得眼花缭乱。
九年,八任CEO,平均下来一年多就换一个,这频率,比我换手机壳还勤。
魏牌这几年的销量数据,也颇值玩味。
去年上半年,销量那个惨淡,动辄同比跌掉五成以上。
但下半年又硬撑起来了,全年算下来,居然还涨了三成多。
今年头几个月,瞧着也还凑合,但涨幅明显趋缓。
这活脱脱就是心电图,心脏功能不好的真遭不住。
要说魏牌的CEO,更是一出“谁来扶大厦之将倾”的大戏。
严思、柳燕、李瑞峰、胡树杰、余飞、刘艳钊、陈思英,走马换将,一茬接一茬。
最令人咋舌的是余飞,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走人了,只干了四个月。
李瑞峰、刘艳钊还上演“回锅肉”戏码,这得是对魏牌有多深的执念啊,抑或是,这位置是个烫手山芋?
眼下,冯复之接过了权杖,能不能坐稳,咱们且走着瞧。
魏建军也放话了,要大力铺开直营店,年底要突破六百家。
这架势,摆明了要砸钱硬刚。
但问题来了,单靠撒币就能摆平一切吗?
消费者买车,可不单看牌子够不够响亮,还得看产品力、服务力、口碑力。
实则,魏牌的境遇,也折射出当下车市的残酷写照。
新能源车异军突起,传统车企亟待转型,谁慢半拍,搞不好就掉队了。
魏牌想走高端路线,可高端这片红海,向来是强敌环伺。
BBA(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老牌劲旅,早已扎根深种。
新势力们,更是各怀绝技,营销花样层出不穷。
魏牌想杀出重围,着实不易。
当我们一味地将魏牌的困境归咎于CEO更迭频繁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的症结所在?
譬如,产品定位是不是精准?
技术革新是不是能跟上趟?
营销策略是不是足够奏效?
有人揣测,魏牌的症结在于“家长式作风”太浓,魏建军对魏牌的把控欲过强,致使团队创新受限,畏首畏尾。
也有人认为,魏牌的产品缺乏爆点,没有真正俘获消费者的“杀手锏”。
更有甚者直言,魏牌的营销过于守旧,跟不上Z世代的调性。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但我以为,魏牌最大的问题,或许在于“不明晰”。
它既想走高端,又舍不下大众市场的身段。
它既想拥抱新能源,又对燃油车藕断丝连。
这种首鼠两端,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长城汽车对魏牌的坚守,当然值得称道。
但光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得有清晰的航向、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以及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控。
否则,再多的CEO,再多的直营店,恐怕也只是镜花水月。
联想起我一位朋友,当年也豪情万丈地要创业,结果折腾了好几年,颗粒无收。
后来他痛定思痛,总结道:“南辕北辙,徒劳无益。” 这话,对魏牌而言,或许同样适用。
魏牌究竟能否“越做越好”,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
但至少,魏建军的这份热爱,还是颇为动人的。
但愿这份热爱,能化作实实在在的动能,助魏牌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归根结底,在这个“内卷”成风的年代,谁都不容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