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亮剑2025杭州马拉松,用硬核智造实力诠释“保驾护航”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商业的尽头,要么是玄学,要么是体育。尤其是后者。

你看那些手握重金的大公司,平时在商场上杀得你死我活,刀刀见红,一转头,却都跑去赞助马拉松了。

你以为是老板们良心发现,突然热爱运动,要为全民健康添砖加瓦?

别天真了,朋友。

吉利汽车亮剑2025杭州马拉松,用硬核智造实力诠释“保驾护航”-有驾

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一分钱的浪漫,背后都有一张冷冰冰的Excel表。

赞助马拉松这事儿,本质上是一场精妙绝伦的公关大戏,一门关于“形象投资”的显学。

马拉松是什么?

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是都市白领的盘串儿,是一种“我很健康、我很有毅力、我很有钱有闲”的社交货币。

能坚持跑完42.195公里的人,和能把一家企业从零做到行业头部的人,在精神内核上是高度重合的:坚韧、自律、能熬。

所以,当一个汽车品牌,尤其是一个正在向上猛冲的中国汽车品牌,把自己的名字和马拉松绑在一起时,它在说什么?

它在说:看,我跟你们是一类人。

我跟那些在赛道上挥洒汗水、挑战极限的精英们一样,有耐力,有实力,有冲劲。

这套逻辑,吉利汽车玩得明明白白。

最近,吉利直接冠名了2025杭州马拉松。

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场面搞得很大,又是授牌,又是赠送“耐力之树”黄花梨给施一公、王志强这样的大佬。

旗舰SUV、大六座SUV、银河M9什么的,一溜排开,成为官方指定用车。

这阵仗,与其说是赞助,不如说是一次在自家主场(杭州)的肌肉大巡展。

潜台词翻译一下就是:各位跑友,各位中产,你们在赛道上跑,我的车在赛道旁为你们保驾护航。

你们追求的是个人极限,我追求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极限。

我们,是同一挂的。

这种操作,很骚,也很有效。

但问题是,光喊口号没用,你得有与之匹配的硬实力。

你一个常年吊车尾的选手,突然说要赞助奥运会,大家只会觉得你疯了。

吉利敢这么高调地玩,底气在哪?

答案很简单:它真的能打。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那时候的吉利,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个造“平民车”的。

直到2010年,一个魔幻的操作出现了:吉利收购了沃尔沃。

这事儿在当时,感觉就像村里的二柱子突然娶了隔壁屯的贵族大小姐,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等着看笑话。

结果,笑话没看着,二柱子摇身一变成了钮祜禄·柱子。

吉利不仅没被沃尔沃拖垮,反而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把沃尔沃的安全技术、品质管理体系一点点消化吸收,变成了自己的内功。

销量和口碑,坐着火箭往上蹿。

到今天,你要问国内哪个自主品牌能跟合资车企掰手腕,吉利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

尤其是在合资品牌最引以为傲的燃油车领域,吉利简直就是那个专门来砸场子的。

帝豪、博越这种国民神车就不说了,属于是基本盘。

真正让合资品牌感到后背发凉的,是“中国星”系列。

星瑞和星越L这两兄弟,做了一件非常反常识的事情:在价格上正面硬刚同级别的合通资车,甚至还贵一点,结果呢?

上市就卖爆了。

这在国产燃油车里,几乎是孤例。

吉利汽车亮剑2025杭州马拉松,用硬核智造实力诠释“保驾护航”-有驾

这说明什么?

说明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认可了你的产品力已经不输甚至超越了合资。

这已经不是“性价比”的胜利,而是“品价比”的胜利。

吉利撑起了国产燃油车的一张脸。

如果说燃油车是吉利的“存量江山”,那新能源就是它要打下的“增量天下”。

当所有人都觉得船大难掉头,吉利这种体量的车企转型新能源会很慢的时候,它直接给你表演了一个“大象转身猛跳街舞”。

吉利的新能源布局,玩的是一个“群狼战术”,或者叫“多生孩子好打架”。

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个品牌,三个定位,三路大军,从不同的方向冲向新能源市场的高地。

特别是吉利银河,一个成立才两年多的新品牌,愣是成了集团的销量扛把子。

这名字起的也好,银河,一听就是要给你一整个宇宙的车。

然后它就真的开始“下饺子”,银河L7(原文A7疑为笔误)、银河E8、还有各种规划中的星舰、星耀系列,一个接一个往外扔,而且扔一个火一个。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今年1-9月,吉利银河累计销量干到了87万辆,同比暴增206%。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别人还在吭哧吭哧爬坡的时候,它已经坐上了缆车。

而且看这架势,第四季度再来个“星耀6”这样的大杀器,全年冲百万销量目标,基本就是板上钉钉。

魔幻吗?一点也不。

商业世界里,所有看似魔幻的崛起,背后都有着极其朴素的逻辑。

吉利在新能源市场能异军突起,不是靠烧钱,也不是靠讲故事,靠的是十几年如一日攒下来的技术家底。

全新的GEA智能架构,号称能兼容纯电、混动、增程等多种动力,像个万能插座。

AI赋能的雷神超级电混,把节能和性能这对冤家撮合到了一起。

还有那个把安全刻在骨子里的神盾短刀电池,戳烂了都不起火。

这些听起来很枯燥的技术名词,才是吉利敢在新能源这片血海里横着走的真正原因。

当别人还在为“油改电”还是“纯电平台”争论不休时,吉利已经把技术工具箱备齐了,市场需要什么,它就给你造什么。

所以你看,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吉利赞助杭州马拉松,这事儿的逻辑就彻底闭环了。

一个企业,首先得自己活得好,有利润,有增长,才能谈社会责任,谈品牌温度。

吉利通过燃油车的稳固和新能源的爆发,证明了自己强大的造血能力。

这是“硬实力”。

然后,它选择马拉松这项运动,通过全方位的赛事保障,把这种“硬实力”转化为一种“我很可靠、我很持久、我很有精神”的品牌形象。

这是“软实力”。

在活动上给施一公校长这样的人物赠送象征坚韧的黄花梨,更是点睛之笔。

它把企业精神、体育精神和学术精神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传递的是一种超越商业的价值共鸣。

从亚洲吉利方程式,到杭州亚运会,再到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再到今天的杭州马拉松,吉利几乎把体育营销玩成了一套组合拳。

这背后,是对目标用户群体的精准洞察,也是对自身实力的一次次公开展示。

说白了,商业竞争到最后,比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更是用户心智的占领。

吉利赞助杭马,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别看我们是造车的,我们更是一家有耐力、有技术、有格局的“长跑型”公司。

这条名为“中国智造”的赛道,我们会一直跑下去,而且,会跑得很好。

这比任何华丽的广告,都来得更有力量。因为行动,永远是最好的宣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