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250-531cc双豪华版车型纷纷亮相米兰车展,硬派设计配置丰富,令人期待未来市场格局
米兰车展一结束,我脑袋里还是一片混乱。估计很多朋友也会问:这次中国品牌的豪华版崛起,到底代表了啥?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没太留意,但我得说,这种国产双缸豪华版突然变多,不是偶然。
几年前还在拼性价比呢,现在倒是开始往硬派、配置上靠拢。比方说,鑫源那台AD250,一看就让人觉得不一样。外观上,采用了非常有原创感的线条,前轮17寸、后轮15寸,个头看着更硬气。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说这个通过性很好,主要是轮子大,出门走点烂路也不怕。你知道,这种轮圈尺寸,不是每个平价小轮都能做到的。
动力方面,装了那台水冷双缸,20kW,折合大概27匹马力,最大马力我觉得估算的数字差不多,但这个排量(250cc)能跑得这么硬,真挺惊讶的。整车油箱13升,座桶还能放下全盔,挺符合骑手的实用派心理。对比同级的单缸车,不是油耗差了点,就是动力扯不上硬派的气质。
反正我觉得这款车要真能像宣传的那样结实耐用,市场还是会有人买账。你相信跨界多年,还是会被硬派设计吸引吗?我个人对跨界的理解,就是越硬越有范。但硬派之后的后续维护和价格,才是考验。
说完鑫源,不能不提无极SR450X。这车别看外观不像鑫源那么硬,但其实它的运动感页面也很足。那堆叠的前大灯,配合俯冲的车身线条,确实有点跑车范儿。配备方面,从可调风挡、手把护罩到射灯,每个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它的跨界硬派。我还真没想到,一个摩旅类踏板还能像这样照顾到细腻的配置。
它搭载的那台398cc双缸水冷,42Nm扭矩,排名不是太差,最大功率41匹,稍微强一点。这个动力,放在市面上,那也算下有压力。我看它配备的TFT仪表、行车记录仪,感觉就是把手机屏放到仪表盘上,科技感满满。你们是不是觉得,价格如果合理点,这车的销量会不错?我其实挺尺,中规中矩,但一分价钱一分货,市场怎么会差?
搞得我又想起,上次修理工跟我吐槽:他觉得,这些新车型配置太多,有点肉眼可见的钱花得差不多的感觉。但这也是市场的角逐策略。你看今年的配置提升,不就是让人觉得值?毕竟,用户的心理会希望花的钱多点,耐用点。
再看升仕552系列——这才是在硬派路线上跑得更开的一批。552系列搭载的那台枢纽536cc,最大51.6匹,给我带来一种比羊皇TMAX还猛的感受。你是否也觉得,某些车型一旦动力提升,就容易忽略操控、耐用,只追求飞快?这次升仕做得不差,传动结构用多片湿式离合器,而且引擎与摇臂设计很特别,避免了传统轮机一体那点问题。
我刚才翻了翻相册,看到一张车尾的细节,感觉那个副车架纹理很用心,可能有点过于炫技,但确实看着不错。这次爆发出来的车型,总让我觉得,未来国产车型不再局限在价优上,而在硬派设计、配置丰富、性能给差不多地位的追求上。
还有赛科龙的RT450,悬念留在了2026年。豪华摩旅的定位,倒是符合当前年轻人的越野需求。只是,像它这类车型真正的内核稳定性,能不能支撑住市场的期待,我心里还是存疑。毕竟,刚出来就要跟国际大厂硬拼,压力有点大。
但我也在想——像这样一批豪华版国产车,未来会不会变成主流过程中的一股新力量?反正我觉得,硬派、大配置、详细用料,不一定每个厂都能完全控制得好。一些厂商可能会下猛药招牌,但一些还是会因为研发跟不上或供应链不稳出现漏洞。
对了,关于供应链,别忘了这次车展上,很多车都用海外零件,比如电控、液压或悬挂部分。你猜,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未来的国产硬派车,是靠进口配件+本土拼装混合梦走?还是会逐步提高自主配件的比重?我觉得,这两者或许都在做,只是速度不同。
而且,市场上的硬派感是个纸面上的美丽,还是能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优势?我不太敢打包票,但我相信,消费者的用车体验才是真优胜的关卡。你如果体验过某款车的塑料材质或悬挂调校,立马就会觉得这车是不是忽悠我,所以,配置再硬,稳定是第一。
说到这个,有个细节我不忘:修理工最近说,很多新车,回厂修旅跑的频率明显比以前多。我挺疑惑的,究竟是厂家设计有问题,还是我们用车方式变了?也许两者都有,但我还想到一个点,那就是,用料更硬核的车型是不是意味着成本更高?可有人会在意这个?我估算着,售价估计会比上一波更高点。
其实这会让我质疑:果真硬派就一定意味着耐用?或者说,现如今造车的门槛变低,很多厂家的硬派造出来,往往只是炫酷外壳加亮眼参数,实际用料和工艺还差点儿。谁知道未来几年会不会出现折旧快、维修贵的尴尬局面。
但这些新车型,尤其是一些国产豪华版,其实给行业带来了不少新鲜感。它们像一只只硬壳,里面可能还是塑料多点、成本控得紧点,但至少它们试图突破单一预算导向的限制,追求那份硬派的真实感。我也不敢说未来会如何,只能期待更多的实实在在的硬货。
我还在想,要不要去试试其中之一?这股硬派风,究竟能否像市场预期一样,长久站稳脚跟?那天我朋友说,要不要开一辆硬派的国产SUV出门?心里还真挺期待的,只不过这个期待,能不能实现,还得看下一步的市场反应。
哎,说到这里,不知道你们平时买车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价格?配置?还是那份硬派的感觉?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