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公交行业的日子,估计不少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压力。以前说实话,谁家要是能进了公交公司,在亲戚圈里都能抬头,铁饭碗稳稳的,工资不是最高,但福利、保障可靠,谁家不羡慕?但现在,全行业亏损、不得不缩线甚至停运,金饭碗也被冷落得厉害,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首先说说客流大降这事。其实早在2015年开始,公交客运量走下坡路的势头就已经出现了,每年差不多都掉2.8%。到2022年,虽然全国还坐了353亿人次的公交,但跟高峰期比确实是被打了个对折。这数据交通运输部也明晃晃地公布出来,谁都能看到。关键是,这还不是疫情的锅,疫情之前就慢悠悠地往下掉,疫情一来更是直接断崖式下降。
仔细琢磨,这现象从老百姓出行选择变化就能看出来。现在小汽车哪家没一辆?普通家庭凑凑钱都能买个二手车,有条件的买新车,年轻人甚至买电车。自家有车,出门根本不用挤公交,凌晨想去机场、商场,随叫随到多方便。还有地铁这玩意,特别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地铁密得让人眼花,各大站点全覆盖,而且速度快、准点,很大一批原来做公交的上班族都被地铁拿下。
再说如今人人都用手机,共享单车、网约车有啥不好?手机点一点,几分钟就有车过来,虽然价格比公交贵点,但体验可舒服得多,不用傻等公交、不用担心挤不上车。现在年轻人,特别是白领,对时间和体验极度敏感。公交客流自然就一天天少了。其实昆明就是个典型,公交客流一度暴跌到只剩三成,砍了140多条线路,地方政府看着都捏把汗。
钱这些掉下来的,不光是收入变少,支出反倒一点没减少。2024年算下来,公交每跑一公里成本是5.7元,票款收入才3.2元,换句话说,公交车每跑一公里就亏2.5元,亏得要命啊!油价、电费这些近年都在涨,新能源车政策零零碎碎一变,企业成本就跟着上去了。人工工资、维修、保险一项都得支出,四五线城市的公交公司撑得更辛苦,补贴不到位,亏空谁来填?
苏州公交每年收2.28亿,成本却高达28亿多,补贴啥的加进去还差将近五千万,这事谁来都觉得心里难受。商丘差点一起全线停运,就是因为实在扛不住,亏得太狠,补贴不到位,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政府不得不紧急出面,这才没酿成大祸,但欠薪这事让很多司机望而却步。公交司机原来吃这碗饭图个稳,现在稳定都成了奢侈。
其实最近这些年,全国各地公交公司都不得不砍线路、停运车辆。北京就缩减了二十多条线路,广州水上巴士直接暂停了,广西好几个城市差点全线停运,后来政府紧急协调才继续运营。全国2024年公交车就比前一年少了两万多辆,运力直接缩水。
大家分析下来,这还真不是哪个企业运作失误,说到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现在交通工具太多了,市场变了,市民出行习惯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公交原来靠大家都得坐,现在系统太丰富,老百姓有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还是社会基本服务,不能说不赚钱就一拍两散,彻底停了不行。可是,补贴压力大,企业资金链一年比一年紧张。很多城市传出公交欠薪、停运的消息,成了一阵风,各地像病毒一样连锁反应。
既然如此,公交公司也没闲着,合着大家都明白,靠原来的跑线路肯定不行了,创新是唯一的路。这两年不少地方尝试多元化经营,就是利用现有资源,找新路子赚钱,同时还得保证原有的公共服务属性。
比较有创造性的模式是公交加快递。南京2022年就开始跟中国邮政合作,白天正常拉人,晚上闲时拉快递。到了2025年,南京跟顺丰联手搞起“同城快递线”,公交车顺带就成了快递配送工具,顺丰快递员通过手机APP精准知道公交几分钟到站,提前等着收件。生鲜半天送到主城,顺丰自己成本降了四成。这模式不影响白天载客,公交公司多了一笔收入。
郑州也是同理,2025年跟顺丰合作,公交整合场站资源,让顺丰租用公交场站做分拣枢纽,公交继续挣钱租金。晚上公交车直接深夜拉包裹,顺丰用这些车配送邮件,公交司机更能兼职做快递员。武汉、成都等地纷纷跟着上,公交车、场站都变成了物流节点。
还有更温馨的,南昌、赣州这些地方直接推出公交婚车服务,8米、10米的大公交车租来做婚车,租金五百来块,能坐五十人,环保又热闹。结婚时发辆公交车,你说新不新潮?好多年轻人都抢着用,连老年人都觉得乐呵。公交车婚车这路子火了,别的地方纷纷跟风。
其实这些新路子不是瞎想,政策层面也是一直顶着。2024年国家出台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特地强调公交的公益属性,让大家优先选择公交出行,这也是跟城市发展规划挂钩的。好多地方政府直接加大补贴,不断鼓励公交公司创新。换新能源车,每辆补贴八万,换电池还有补贴。山东、江苏这些地方还出台了公交高质量发展“十大创新计划”,公交得到了新发展动力。
说到底,公交不是谁能彻底抛弃的东西。老人、小孩、学生、低收入群体,家的位置偏、经济条件有限,公交还是最实在最便宜的选择。交通运输部明确公交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关系社会公平和便利。票价很低,保障了民生福利。在地铁大城市,因为建造成本高,政府补贴更狠。像北京地铁都要亏两百多亿,公交更得撑住阵地。
所以说,公交的困境其实是必然的,但也不是说死路一条。专家们讲得很明白,公交要跟着客流变化优化线路,高峰区加强运力,客流稀少的地区适当开减班次。公交和快递融合是一条好路,站点多、线路固定,正好补的是快递的最后一公里短板。南京模式推广后,西安、武汉这些城市也跟上,顺丰等快递公司看中公交场站,让公交场站变物流枢纽。
不光是快递,公交场站与文旅结合也是新方向。婚车服务私人化,大家都觉得新颖。定制婚庆公交车,成了潮流。公交车身打广告、合作电商二维码扫码赚提成,这些都是新钱路。预计未来五年,公交智能化肯定普及,新能源车也会大幅降低成本。
这些多元创新之下,公交不会消失,只会变得更新、更有活力。政府只要继续加大对公交发展扶持力度,公交公司努力挖潜变革,老百姓支持配合,公交这个城市的老伙伴肯定还能坚挺下去。其实有些城市施行全民免费公交,大大缓解城市拥堵,方便大家出行,城市温度一下就拉满了。政策导向也越来越明确,坚持公交优先战略,破解运营困难。
终归一句,公交作为基础公共服务,不能丢,得继续创新、继续转型。别看现在全行业亏损,缩线停运一波接一波,但大家伙子只要劲儿往一处使,公交这个行业还是有希望的。不是金饭碗变成铁锅,而是金饭碗变成了现代多功能大碗,盛的东西更多,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公交只要挺住创新,终究会迎来自己的春天,为每一个城市注入新活力。这才是公交行业的意义,也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坚信公交最终不会被淘汰,而是会活得更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