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书生李正被退学,却靠数术医术成名长安,拒不出山忙造铁路

哥们,这本男频神作,简直是肾上腺素直线飙升的代名词!主角一路开挂,智勇双全,每一次挑战都让人热血沸腾,直呼过瘾!剧情紧凑到让人窒息,每一个反转都让人拍案叫绝。我熬夜追更,根本停不下来,太上头了!如果你也爱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爽感,不看这本,真的会后悔到拍大腿!赶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奇幻之旅吧!

笨书生李正被退学,却靠数术医术成名长安,拒不出山忙造铁路-有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作者:张围

第一章这人是个傻子

贞观三年一月,

长安城的一处学舍,李正在面对夫子的数落,这里是长孙家在长安办的一个学舍,出入在这里的孩子不算富贵也算是家里殷实,可李正就是一个穷苦的农家的孩子。

要不是因为夫子是自家的远房亲戚根本进不了这个书舍。

李正和这里的很多人都格格不入,在这里的同龄学子也不和李正说话。

对他们来说李正就是一个异类。

而且李正还经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谁会闲着没事烧石头?这种事情也只有李正干得出来,莫非石头煮熟还能吃不成。

就连喝水李正也从来不直接喝,而是把水煮过之后才肯喝。

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和李正说话。

“教了你这么久你连个字都写不好,你以后别来了。”夫子对李正说道。

书舍里一群学子议论着,看李正带着书袋子离开。

走出书舍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也好了不少。

说来作为穿越者这个年代的自己连个古代字都写不好,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悲催的穿越者了。

离开书舍,踢开脚边的石头既然书读不成了,今天也是自己最后一天去弘文馆打工。

读书是多少寻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正在这里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书童。

和往日一样,李正整理着这些书卷。

唐朝虽然已经有纸了但是大多数使用的还是竹简。

捡起一卷竹简,李正看到了一道题:“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每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唐朝已经有这种数学题了?这种题的解法需要假定单位,其实只要你会设置未知数你就能算出来。

想来若是不知道设置未知数算起来会非常的繁杂,只要设置了未知数算起来就简单多了。

不管怎样,在这里工作的最后一天,李正倒也不必顾忌那么多。

用毛笔打出草稿后在竹简上写出答案,七人,五十三钱。

再捡起一份上面写着的是关于打仗方面的事情.

颉利可汗率领十万大军驻军阴山以北,李靖大将军的十万大军驻军阴山以南,阴山纵横上千里,唯一可进攻的地方就只有三百米坡度的隘口。

正面攻这么困难,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呢,李正写下一个比较有名类似推恩令离间计,好在自己穿越前经常看百家讲坛。

见有人要回来了,李正急忙整理好这里的书卷。

弘文馆主事见到李正整理好了这里的书卷,拿出几文钱说道:“你被长孙家的夫子赶出来,想来你今日本不用再来这里的整理书卷,念在你有这份心这些钱你收下吧,以后安心种田也挺好。”

“多谢主事。”李正接过钱扭头就走,看都不多看一眼。

走在偌大的长安城上,李正呼吸着新鲜空气总算是自由啦。

在长安城买了几张馕饼就当充饥,在长安城外的泾阳河边有个小村子。

这里就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家,当年自己爹跟着李渊打仗,帮李渊挡了一箭之后就立下了功,事后虽然没有封爵,不过算军功给了几亩地。

自家是村里的小地主,日子虽然拮据,但也饿不着。

“我回来了。”李正到家把包袱扔在一边。

“咋回来了?你不读书了?!”李正爹李大熊诧异说道。

李正脱下束脚的布鞋穿上宽松舒服的草鞋说道:“我太笨了,学不会被夫子给赶出来了。”

听到这话满脸胡渣的李大熊拍案而起,“是不是书舍里有人欺负你了。”

“没有。”李正从竹篓里拿出一个柿子吃着说道。

“那是咱家给的钱少了?”

“也没有。”

“那你咋回来了嘛?”

“我说了是我太笨,我以后跟着爹种田也饿不死对不对?”

李大熊沉默好一会儿说道:“今天爹要跟着村子里去山头围猎,晚上咱们吃肉,这书不读就不读了咱家不稀罕。”

他嘴里这么说着,李正还是看得出他眼里的失落。

说完李大熊提起一根棍子就出门了,他也没说什么,也没有责备自己,说来父子相依为命,现在瞧着他离开的背影好像还有些悲壮。

李正再次沉下心神想着,几次烧制玻璃都失败了,拿出包袱里的自己做的实验记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活问题。

穿越前都是一日三餐,突然要变成一日两餐实在受不了,还在长身体的阶段呢,解决生活问题就先要有钱,这玻璃必须要烧出来。

村民们见到李正在自家院子里烧着石头,纷纷摇头叹息。

“这李大熊家的娃儿是不是傻了,烧石头做什么?”

“可不咋滴,我听说这小子因为太笨被书舍夫子给赶出来了。”

“干干净净的一个孩子,怎么就傻乎乎的。”

“还以为咱们村子可以出个读书人做官呢?”

“也怪可怜的。”

村子里吆喝声不断,村子里的男人们聚集在村头要进山围猎。

李正从火堆拨出几颗晶莹的玻璃球。

{烧制玻璃完成,开启药店一阶段。}

收到系统提示,李正审视整个系统是类似一种城邦建设的系统,看着现在的信息:属地三百亩,耕种面积六十亩,人口一百二十。

看向新任务,开垦荒地一百亩,开启农作物一阶段。

先把琉璃给卖了,三颗玻璃珠都只有绿豆大小,就算只有这么点大在长安也能卖出一个很高的价钱。

第二日一早,李正找到了当地一个比较靠得住的地头,为人仗义讲规矩,让他转手去卖了这三颗玻璃珠换了两块银饼。

第二章求贤若渴

琉璃这种东西不能随便卖,怀璧其罪,要是卖多了说不定会有杀身之祸。

去长安买了一袋黍米,扛回家。

李大熊瞧着自己瘦弱的儿子扛着一袋黍米,“你哪里来的粮食。”

“弘文馆给的月钱,我攒下来买了一些粮食。”李正随意找了一个借口。

“家里饿不着,有这钱留着给你娶媳妇多好。”李大熊有些痛心疾首,但是自己儿子有这份心还是感觉心窝子热热的,孩子懂事了,知道存钱买粮食了。

李正不想和他说自己卖了琉璃挣钱,苦日子过习惯了,怕吓坏他。

长安

李淳风闲着没事再次来到弘文馆,拿起自己之前布置的题目想着今日估计又是一无所获,打开自己挂的竹简看着,这一看让李淳风站在原地许久挪不动脚步。

看着上面歪七扭八的字迹,答案已经写在上面了!

竟然有人解开了这道九章数术中的题,九章数术传承已久,每一次都在完善,数代集数术大成者一代接着一代的整合编撰才有了如今的九章数术。

九章数术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历代数术大家的心血,破解九章数术也是成为数术大家的门槛。

李淳风走遍中原除了袁天罡自认没有敌手。

可如今看来……

李淳风的眼里充满了火热,叫来弘文馆的主事问道,“何人在此卷上作答!”

“这个……”主事被李淳风激动得神情半天说不出话。

“把人找出来!贫道这就去面见陛下。”李淳风说完抬起脚步离开。

长安皇宫武德殿

李淳风带着从弘文馆来的一卷竹简找到了当今皇帝李世民,“陛下!”

李世民见李淳风来了,看他有些慌乱的表情也不自觉紧张起来,“李道长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钦天监一直由李淳风和袁天罡掌管。

先是行了一礼李淳风开口说道:“陛下!九章数术的题被人算出来了!”

“你说什么?”李世民很讶异,李淳风的数术也是拔尖,整个大唐可以像李淳风这样可以解开九章数术的人,除了袁天罡还真没见过别人。

李淳风说起了事情来由,“臣本想着在弘文馆挂上这道题,只是想着碰碰运气,没想到真被人解开了,而且此人还留下了一个算法。”

让一旁的太监把东西递给自己,李世民拿着这卷竹简,题目下写了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文字,“这是……”

李淳风开口解释道:“这种文字臣也在古籍中有所涉猎,当年大食就有这种文字传入中原,此人写的与关外文字有些相似。”

“你的意思是关外人解开的题。”想到这里李世民越加疑惑了低语道:“可弘文馆也没关中以外的人走动。”

“臣以为就是弘文馆的人,而且是会写关外文字的,此人只用了寥寥几行字解开了这道题。”李淳风再次行礼说道:“陛下,此人数术造诣极高。”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题,数术在有些情况确实很好用,抛却堪舆星象,行军打仗亦然可以使用数术随即问道:“李道长解开这道题用了多久。”

“陛下,这是臣所算。”李淳风再次拿出一分布绢。

接过布绢李二打开一看,洋洋洒洒写了密密麻麻的字,相比于之前寥寥几行,李淳风解开这道题写满了这十尺长的布。

“你看得懂那人的解题方式吗?”李二又问道。

李淳风有些失落地低下头,“臣看不懂,他的字像是一些符号,但此人能化繁为简,这是一种境界,数术此道一通百通,若是能将此人找到,能让大唐数术再上一个台阶,开辟前无古人的数术之道。”

“陛下!”小太监匆忙来禀报道:“翼国公求见。”

李二点头示意让人进来。

秦琼走入武德殿躬身对李二说道:“陛下,阴山战局有解了。”

“你说什么?!”李二来了精神,李靖已经在阴山与颉利可汗对峙已经有数月,从去年一直到了如今还没有结果,这是让李二最担忧的事情之一。

秦琼递上一份竹简说道:“这是弘文馆的书卷,臣每日都会让弘文馆把所有对阴山战事的见解递上来,今日臣看到一计,还请陛下过目。”

看着上面的内容,李世民算是看懂了,这个是推恩令,确实是个好办法,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分封执失思力与阿史那借此风化他们,围剿颉利所部。

再仔细一看对方的策论里还说到了利用颉利与执失思力的不合。

颉利已经是穷途末路,要不是阴山的天险李靖早就把他拿下了。

“此计或许可行。”李二颔首说道:“就是写着对策的人字迹为何如此不堪入目,还写这么多错字。”

再一回想,李世民又低声说道:“推恩令,确实可以试一试,只是写这个策论的人怎么知道颉利与执失思力不和。”

李靖在阴山与颉利对峙数月,一直在查探突厥的情况,以逸待劳最好用最小的代价拿下突厥的颉利可汗,就算是强攻也是李靖最后的打算。

执失思力与颉利之间的不和,李靖早就探出来了,只不过这是密报寻常人怎么可能知道这种事情。

再看李淳风和秦琼递来的投卷,李世民发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错字。

“你们二人看看,这两份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秦琼和李淳风接过投卷,看着上面的字迹。

好一会儿李淳风开口说道:“陛下,臣见过字写的差得,可还是第一次见到字写得这么差的,就连错字也是一样,一样错字一样的写法。”

字写得很差,写错字,弘文馆。

李世民急忙说道:“查!把此人查出来。”

若是只是精通九章算术倒也可以高看几分,可是连军国大事此人都能知晓。

弘文馆的所有卷册都是弘文馆的主事在管,若是有人写出不错的策论,弘文馆会拿上去投卷,整个弘文馆对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个筛选与收集人才的工具。

类似的还有京城的四方馆,李泰的文学馆。

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如今的大唐太缺人才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都是身兼数职来应付,对此李世民求贤若渴。

第三章查出他到底是谁

东宫的李承乾刚听完孔颖达讲课,东宫属官说了今日武德殿发生的事情。

“一个精通数术又懂兵法的人?”李承乾自语着思量着一会儿说道。

还没走的孔颖达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古来数术与兵法相结合的奇人不多,若是数术到了一定境界结合以兵法,其作用不可估量,据传闻当年诸葛孔明推演八阵图亦是如此。”

李承乾眼神看向的东宫外,一直以来李泰没少在父皇面前活跃,心中暗暗肯定,此人一定要拉拢。

钦天监

袁天罡坐在巨大的星图上,现在袁天罡已经很老了,须发皆白。

李淳风将事情说了一遍。

袁天罡缓缓张开浑浊的双眼低语道:“老朽倒想见见他。”

李淳风跟秦琼带着左武卫的人已经来到弘文馆。

见到大队人马而来,弘文馆一时间乱成一团。

秦琼走入其中举着之前的投卷问主事,“这投卷上的策论是谁写的。”

投卷上没有署名,不过平日里在弘文馆走动的人也不多,弘文馆主事几次查问下来,几番回忆说道:“回秦将军,写下这份策论的说不定是个孩子。”

“孩子?”秦琼讶异。

主事看了眼秦琼的脸色躬身说道:“整个弘文馆据下官所知,只有那个十二岁的孩子。”

“十二岁?!十二岁的孩子知道怎么运作推恩令?”秦琼喝道。

看秦琼带着兵马的样子像是要把弘文馆拆了。

弘文馆主事想哭的心都有了说道:“除了他谁能把字写得这么差,整个弘文馆就他独一个。”

“十二岁!才十二岁,奇才啊。”李淳风感叹,感觉自己和袁天罡的衣钵后继有人了,而且年纪小以后说不定可以做出更高的成就。

秦琼问道:“人呢?”

“已经走了,我们弘文馆的书舍夫子让他不用再进学。”

“你们把这个孩子给赶走了?!”秦琼怒喝道。

秦琼身体不好,平日里管着左武卫也很少动怒,长安的人都知道秦琼脾性温和,还是第一次见到秦琼大将军会发这般怒火。

弘文馆主事弯腰低着头说道:“是被弘文馆书舍的夫子给赶走的,说是教了这么久连个字都写不好,和下官没关系啊,夫子要赶走学子下官也管不着,那孩子走之前下官还把这个月的例钱给他了,他叫李正。”

“李正?”李淳风暗暗记下这个名字。

弘文馆的书舍?弘文馆是弘文馆,可是弘文馆的书舍是长孙家出钱建的。

夫子也是长孙家请的,就是给长安的孩子蒙学用,弘文馆只能过问确实不能插手书舍的事情。

李承乾的东宫属官听到弘文馆主事说的话,先下手为强,立刻派人找到了那个夫子。

“李正人呢!”

夫子见到东宫属官躬身行礼说道:“几位找他做甚。”

“他是我大唐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东宫属官说道。

“可是他……”

“他怎么了?”

夫子苦笑说道:“那个孩子平日里就傻呵呵的,也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连个字写不好,说话都说不清,经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所以他在你们眼里就是一傻子?”

“书舍里的孩子都议论他是个傻子。”

东宫属官再次问道:“他住哪儿?”

夫子如实回答道:“泾阳。”

“很好以后不论谁问起他,你就说他是个傻子。”属官刚要走回头再次问道:“你是长孙家请来的夫子。”

夫子正了正衣冠说道:“正是。”

东宫的属官暗暗记住这个夫子,转身便离开急匆匆前往泾阳。

李淳风找到了李正在书舍住的屋子,屋子很破旧,他的床铺也在最角落,从这里的学子言语中就听得出李正在这里受排挤。

秦琼找了弘文馆的画师画下了李正的模样,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有这等谋略确实难得,竟然还能如此精准地分析现在的阴山局势。

竟然被长孙家的夫子给赶走了,秦琼心中苦笑,长孙家找的夫子是什么货色,就因为人家写不好字就把人赶走?

秦琼带着兵马离开弘文馆一路朝着泾阳而去。

东宫,李承乾听着东宫属官的汇报。

“人已经找到了吗?”李承乾沉着脸问道。

“已经找到的所在,人已经派过去了。”属官回答道。

李承乾微微点头,几番来报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没想到是长孙家的书舍把李正给赶走了,想到这里苦笑一番,就因为李正的字写得不好吗?

夫子是为了自己的名声,长孙家办的书舍希望出来的学子一个个都是光鲜亮丽的,若是教出一个连字都写不好的学子对夫子的名声不好,对长孙家的名字也不好。

李承乾低语说道:“跟随父皇一路到现在的那些功臣中,长孙家的人缘是最差的,也是长孙家狭隘了。”

“长孙家知道这件事了吗?”李承乾又问道。

“想必也是知道了。”属官低声回答。

李世民要找到李正,整个长安都惊动了。

此刻的李在泾阳河边一边拿着棍子在泥地里写着字,前世没怎么写过毛笔字。

“果然还是硬笔字写起来比较容易。”李正伸着懒腰。

第四章我儿子是傻子

天色已经近黄昏,李正也朝着自己家走去。

当天夜里,秦琼带着一对兵马对身边的裨将嘱咐道:“你们先去找几个村民过来。”

这么大队兵马进村,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士兵带来了几个村民,秦琼开口问道:“李正住哪儿?”

“这位将军问的可是李大熊的儿子?”

“怎么你们这个村子还有一个李正?”

“没了,就他一个。”村民回答说道。

秦琼翻身下马,“带路。”

有村民在家里议论,“这李大熊的儿子该不是犯事了吧。”

“他一个傻小子能犯什么事?李大熊对我们挺好的,要是换个佃户指不定怎么苛责呢。”

“犯什么事能招惹来这么多官兵。”

……

村民们都躲在家里,见到这么多官兵也不敢出门。

听到外面的吆喝声与自家房门被人踢开的声音,李正睡眼惺忪起床。

李大熊立刻出门问着几个走进院子的官兵,“几位官爷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秦琼走入这家院子打量着眼前这个人,“你就是李大熊?”

“正是草民。”李大熊回答。

“你儿子呢?”秦琼再次问道。

听对方问起自己的儿子,李大熊神情慌乱起来,“是出什么事情了吗?我儿子平时比较瓜,是不是犯事了,都是我这个当爹的管教不好,你们要抓就抓我。”

李正站在屋子里听李大熊的话心里还是有些感动,走出屋子对秦琼说道:“我就是李正。”

见秦琼要上前,李大熊急忙拦住说道:“将军千错万错都是我这个做爹的错,将军要抓就抓我。”

四周的村民也纷纷议论,有村民以为李大熊的儿子犯的不是小事,不然也不会招来这么大队的兵马。

“你儿子没犯事,有些话老夫要问问他。”秦琼说完就提溜起身材瘦小的李正走出院子。

没犯事?没犯事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儿子,李大熊刚要上前追问就被几个士兵拦下了,任由自己怎么喊都没用。

李大熊看着门外举着火把的士兵,来回在自家院子里走着,“孩子他娘在天有灵一定要保佑李正啊。”

被秦琼提溜到村外,李正瞅着他说道:“为什么抓我?”

“你是李正?你在长安的弘文馆书舍读书?”秦琼问道。

“对啊。”李正回答。

“被赶出来了?”

“没错。”

秦琼一直观察着他的神情,这小子面对自己倒是不卑不亢,又问道:“你也在弘文馆当值做书童?”

“我说你有完没完,你到底想干嘛?”

秦琼神情郑重说道:“如今大唐正是用人之际,你想做官吗?”

“做官?”李正疑惑着。

“对,做官,我可以向陛下引荐,给你谋个职位。”秦琼忍着心中的激动终于找到这个小子了。

将来若是收为弟子学得自己的用兵之道,必定也能成为一个威震四方的将军。

“我太笨了,做不了官。”

秦琼上前一步盯着比自己矮半个身子的李正说道:“你精通九章数术。”

九章数术在后世也就中小学水平,李正算是明白发生了什么。

秦琼坐在李正的身边看着他说道:“老夫再问你一次要不要做官?”

李正稍稍行礼说道:“这位将军,我实在是没兴趣做官,我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我只想养家糊口。”

站在秦琼面前李正再次说道:“这年头做官的风险也太高了,哪天我说错话,皇帝看我不爽一刀剁了我怎么办,老爹就我一个儿子,我还要给他老人家尽孝呢。”

“陛下仁德,不像你说的这般。”秦琼说道,想来是不是因为被赶出了书舍,这个孩子对朝堂对仕途已经失望了,转头说道:“不做官?”

“不做官。”李正坚定说道。

秦琼失落地站起身,“也罢,老夫再问你最后一件事。”

“将军请讲。”

“你是怎么知道阴山局势,你是怎么知道执失思力与颉利之间不和?”

“我说是我瞎蒙的,你信吗?”

秦琼冷笑说道:“你当老夫是傻子吗?”

翻身上马,秦琼对他说道:“你若是改变主意了,就到长安来找我秦琼。”

李正挥手说道:“拜拜了您嘞。”

李大熊见儿子回来立刻上前拉住他问道:“臭小子,你没事吧?他们没对你怎么样吧?”

“没有。”李正摇头。

李大熊还是将李正浑身上下检查另一边,确认了自己儿子没少块肉这才长出一口气,“你说那个将军找你做什么。”

“找我做官,想让我当差。”

“真的?怎么可能。”李大熊讶异。

李正轻飘飘说道:“所以我拒绝了。”

“嗯?”

“嗯!”

李大熊感觉有些不真实,捏了捏自己的脸,“他们让你去朝中做官,你就真的拒绝了?”

李正说道:“做官有什么好的,在家里种田多自在。”

“呵呵呵。”李大熊突然怪笑三声。

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李大熊突然跑出自家家门,追着刚要走的兵马大声说道:“将军,我儿子是个傻子,他不会说话,再给个机会。”

奈何兵马已经走得很远了,没有听到自己的呼喊。

天亮之后李大熊坐在村口神情麻木,像是在思考人生。

有村民路过见神情颓废的李大熊问道:“听说昨晚的那些官兵是请你儿子去做官的?”

李大熊双目无神的点头。

“好事呀,做官了咱们村一起跟着长脸了。”

李大熊痛苦的捂着额头说道:“他拒绝了。”

“为啥呀?多好的事儿。”

李大熊欲哭无泪,“我怎么知道?”

又有村民说道:“要是朝中让我去做官,我巴不得,傻子才不去。”

“可不咋滴。”又一个村民说道。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