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平时看新闻,刷视频,总能看到各种各样关于摩托车的销售排行榜。
今天这家说自己卖得最好,明天那家又号称是市场黑马,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很多榜单要么是厂家自己掏钱做的宣传,要么就是一些第三方机构收了钱办的事,水分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不看那些虚头巴脑的广告,直接来看看行业内部的统计数据,看看咱们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要透过这些数字,看看背后活生生的市场变化。
首先得说一个让很多人都感到奇怪的现象。
从大面上看,今年前八个月咱们国家整个摩托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数据是增长的,这听起来是个好消息啊。
但为什么我们身边的摩托车店老板却一个个愁眉苦脸,总说生意不好做,感觉市场比冬天还冷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拉动的。
也就是说,咱们生产的摩托车,大量地卖到了国外,给国家赚了外汇,这是值得骄傲的好事。
但是,单看咱们国内自己的市场,也就是内销这块,其实整体是下滑了4%的。
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财报非常亮眼,利润大涨,可仔细一看,全是海外分公司挣的钱,国内总部这边其实还在亏损。
这4%的下滑,才是咱们国内每个经销商、每个车友能切身感受到的真实温度,所以大家觉得市场冷,这个感觉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再来看看各个厂家具体的表现,那可真是有喜有忧,几家欢喜几家愁。
先说常年稳坐内销第一宝座的大长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豪爵。
这个位置可以说是雷打不动,家底确实厚,国民神车的地位不是白叫的。
但即便是这样的行业老大,也感到了阵阵寒意。
数据显示,豪爵的内销量下滑了7%。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反映出两个大问题。
第一,豪爵的看家本领,也就是那些经济实用的150排量通路车,现在遇到了非常强劲的对手。
以前这个市场是豪爵的天下,但现在,特别是本田那两家合资厂,推出了好几款竞争力极强的150新车,直接冲着豪爵的基本盘来了。
第二,整个市场的风向变了。
过去,很多人买摩托车就是为了代步、拉货,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的工具。
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摩托车的“玩乐”属性,想买一台能带来驾驶乐趣的“大玩具”。
通路车的整个市场都在萎缩,这对于以通路车为绝对主力的豪爵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这就给豪爵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是继续守着自己庞大的通路车江山,还是下决心向个性化、中大排量的玩乐车型转型?
转型吧,玩大排量车的毕竟是少数人,整体销量数字肯定会掉下来,这“内销第一”的帽子可能就戴不稳了。
不转型吧,眼睁睁看着通路车这块大蛋糕一天天变小,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早晚要出问题。
所以说,当老大也有老大的烦恼。
有个观点说得特别好,豪爵或许应该学学汽车行业的做法,把通路车和中大排量的玩乐车分开来卖,建立不同的销售网络。
你想想,卖一台一万块钱的代步小踏板,和卖一台五六万甚至更贵的重机车,面对的客户群体、需要的销售技巧、后续的服务模式,完全是两码事。
前者可能更看重省油耐用,后者则关心操控性能和品牌文化。
如果能把这两个体系分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豪爵才有可能在保住自己销量基本盘的同时,从容地布局未来,这或许是唯一能两全其美的办法。
在整个市场下行的时候,有四家企业居然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
这两家合资厂的成功,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听进去了市场的声音。
国内车友喊了多少年,想要技术新、配置好、样子也好看的150摩托车,本田今年总算是拿出了像样的产品,而且一来就是好几款。
市场立刻就给出了最热烈的回应,消费者用真金白银表达了他们的认可。
尤其是新大洲本田,增长幅度是最大的,因为它不光是靠一两款明星车型,而是一系列新产品的全面铺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
这就告诉所有厂家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只要你尊重消费者,拿出有诚意的产品,大家是愿意买单的。
但同为日系合资,另外两家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轻骑铃木的表现堪称一个“奇迹”,光靠着铃木UU、UY那几款小踏板,硬是把销量冲到了全国第四,这相当不容易。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虽然只会一招,但把这一招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照样能打遍天下。
这既说明了铃木U系列踏板车的产品力确实过硬,也暴露了铃木这个品牌巨大的隐患:产品更新速度慢得像蜗牛,这么多年了还是老几样,在中大排量玩乐车领域更是一片空白。
整个销售体系只能拼了命地卖这几款踏板车,这既是他们的强大之处,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最近倒是传出铃木要加快产品更新了,希望这个“佛系”的品牌能真的抓住机会,未来可期吧。
而雅马哈的下滑,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产品更新太慢了。
车友们眼巴巴盼着的新车型迟迟不来,和春风的合资项目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没看到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雅马哈似乎更愿意卖那些昂贵的进口大贸车,想通过这些高端车型来提升品牌形象。
但它的策略出了问题,它让原来那些卖小踏板的经销商去卖大排量重机,这根本行不通。
卖通路车和卖玩乐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雅马哈想用一套体系干两样活,结果就是大贸车卖得不温不火,通路车的老本又在不断流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看完了合资品牌,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最有活力的国产阵营,这里的故事更加精彩。
钱江摩托的销量下滑幅度比较大,但很多人认为,这可能不是坏事,而是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的“阵痛期”。
以前的钱江搞“车海战术”,什么车都造一大堆,希望能广撒网多捞鱼。
但现在,它似乎想明白了,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要砍掉那些不赚钱的边缘车型,集中精力打造几款能真正打动人心的精品。
这个过程就像减肥,过程是痛苦的,但目标是为了变得更健康、更强大。
春风摩托则像是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并且按下了快进键。
虽然它的总销量还在钱江之后,但增长势头非常猛。
无论是产品设计、销售网络的建设,还是公司内部的管理,春风都显得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逻辑非常清晰,给人一种正在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感觉。
奔达摩托的增长,则完全是靠“创新”两个字杀出来的。
它的每一款新车,在设计上总能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懂得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今年车展上亮相的几款新产品,如果能保证质量稳定可靠,经过严格的测试再上市,那奔达未来的增长潜力将是爆炸性的。
但反过来说,如果为了抢市场而把不成熟的产品匆匆推出来,那这份惊艳带来的口碑反噬也将会是毁灭性的。
奔达的未来,就像一场关于创新和品质的豪赌。
最后再提一下宗申和台湾的光阳、三阳。
光阳和三阳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豪爵和两家本田在150踏板这个市场上打得不可开交,直接冲击了这两家台湾品牌原本最稳固的主销阵地。
而宗申,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尝试向玩乐化转型的老牌企业,却有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当初因为过于自信,在产品开发和定价上走了弯路,后来想补救,又慢了一步,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这两年有所起色,但市场竞争已经比当年激烈太多了,宗申想重回主流,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