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够硬气!拒绝玩阴招,坚守不踩同行底线!

最近这几个月,网上关于比亚迪的议论,特别是各种不太友好的段子和未经证实的消息,真是多得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好像隔三差五就能冒出一个新说法,热度持续不降。

像有人影射比亚迪是“车圈恒大”啊,或者揪着比亚迪前两年部分插混车型用的“常压油箱”这点事翻来覆去地说啊,类似的声音在各大平台传播得还挺广。

这些话题被带起来后,讨论的方向也真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的传闻掺杂其中,搞得外界一阵迷雾。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流言蜚语,比亚迪这边坐不住了,品牌及公关处的大当家,总经理李云飞,接连站出来发声,可以说是从各个角度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解释,摆事实讲道理,把公司的情况和立场说得明明白白。

他强调得非常直白:咱干这行,守住底线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拉踩同行,反对那种阴阳怪气、踩一捧一的歪风邪气,坚决抵制搞不正当竞争那一套。

毕竟,同行之间互相倾轧,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往前发展那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关于最刺耳的“车圈恒大”这个说法,其实李总早在五月底,也就是5月30号那会儿就公开回应过了。

这次他算是旧事重提,但态度非常严肃和笃定。

他再次郑重地告诉大家:“相关部门,就是国家证券监管机构和国家层面的监管部门,都已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调查审核过了,最终结论很清楚——我们比亚迪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都是合法合规的,不存在那些谣言中所说的风险。”

这番话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再说说这个“常压油箱”风波,这件事技术性比较强,也被传得有点变了味。

李云飞的解释可以说是非常透明了,把技术路线选择和用户反馈都摊开了讲。

比亚迪够硬气!拒绝玩阴招,坚守不踩同行底线!-有驾

他首先澄清:在2021年到2023年这期间,比亚迪在部分插电混动(PHEV)车型上确实采用了常压油箱的方案。

但重点在于,这个方案完全是符合国家当时实行的所有排放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为了让大家理解常压油箱在实际使用中如何满足环保要求,他进一步说明了背后的技术逻辑:对于那些绝大多数时间都用纯电模式跑,发动机不怎么启动的车子,确实面临一个问题——油箱里挥发出的燃油蒸汽(主要是汽油)会吸附在碳罐里。

为了处理这部分蒸汽,保证排放合规,比亚迪的设计是让系统每隔个六七天左右(具体看情况),会自动启动发动机让它运转个三五分钟。

这短短几分钟,目的就是把这部分吸附的汽油蒸汽烧掉,不让它白白排放到大气里。

你看,这实际上是个挺精密的设计,考虑了长期纯电行驶场景下的特殊处理。

不过嘛,技术设计是一方面,用户的实际体验又是另一方面。

李云飞特别提到,后来他们有收到一部分车主的反馈意见,核心问题就是说这个定期自动启动发动机的过程,让他们感觉体验不太好,比如可能会有点点震动或者噪音。

站在用户角度看,这感觉也确实可以理解。

那比亚迪这边怎么应对呢?他们的做法是:基于这些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后续生产的车型,就把油箱方案从常压的全部切换成了高压油箱。

这里插一句,高压油箱的内部压力能更大一些,密闭性更好,更有效地封存住燃油蒸汽,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频繁强制启动发动机进行脱附的情况,自然就提升了纯电行驶时的驾驶体验平顺感。

李云飞还特别补充了一个行业背景:其实在咱们国内的车企里,采用常压油箱方案的车子,那真的是多了去了,比比皆是,远不止比亚迪一家。

这本来是在成本、性能、法规之间进行平衡的一种常见技术选择。

比亚迪够硬气!拒绝玩阴招,坚守不踩同行底线!-有驾

只拿比亚迪在某个时间段用过常压油箱这一点来大做文章,甚至进行负面解读,显然有点选择性失明了。

这事其实挺耐人寻味的。

讨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技术路线的差异上,但很少人关注到用户实际体验的反馈才是推动技术升级的关键力量之一。

比亚迪这次根据用户感受及时调整配置的举动,侧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消费者声音的重视程度,这其实挺重要的。

围绕着比亚迪出现的这些争议点,我们仔细观察一些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更让人担忧的行业问题:就是有些人啊,眼睛老盯着别人家的事情反复质疑、搞些“放大镜式”审查,反而可能把自己真正该解决的问题给忽略掉了。

这种心态和行为方式,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实在没啥好处。

像现在圈子里,有些声音确实值得警惕:比如热衷于恶意举报同行想借监管之手打压对手;或者拉帮结派,搞点小圈子,在背后互相放风、一致对外;更甚者就是纯粹为了诋毁抹黑,散播未经证实或者断章取义的信息。

网上某些论调的火药味十足,已经不是单纯的“口水仗”,隐隐带着些攻讦的味道,不少网友也嗅到了这种风气转变。

大家在评论区偶尔也会议论,这是不是玩过头了?整天斗来斗去,最后受伤的是不是整个行业的信誉和消费者的信心?

这些手段和风气,归结起来都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

短时间看,也许个别参与者能沾点小便宜,但长远来看,它极大地伤害了整个行业的良性竞合氛围,破坏了大家辛苦建立的市场信任基础。

咱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或者关注者,估计谁都不愿意看到咱们中国汽车行业宝贵的资源和精力,天天消耗在这种无谓的内耗上吧?有这功夫,多琢磨琢磨怎么把车造得更好、让消费者更放心,不是更有价值吗?

讲真的,对于比亚迪,乃至所有有志于在全球市场打出一片天的中国车企来说,什么才是最根本、最值得坚持的东西?核心答案就一个:持续的大手笔投入研发,踏踏实实地搞技术创新。

比亚迪够硬气!拒绝玩阴招,坚守不踩同行底线!-有驾

比亚迪在电动化核心技术上的布局和积累有目共睹,他们自己内部也深知,真金白银投到研发里,沉下心去钻研、突破技术瓶颈,才是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核心所在。

说到底,一家企业想真正赢得市场、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可,靠的是什么?绝不是营销话术讲得多漂亮,或者舆论场里声音有多大。

用户买车看的是什么?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怎么样(比如电池好不好用、车好不好开)、产品本身过不过硬(安全、可靠、品质、功能),以及后期的服务跟不跟得上(便利、省心、出了问题有人管)。

把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三板斧磨锋利了,做出真正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是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也是目前很多网友和理性消费者比较认同的发展逻辑。

那些围绕着比亚迪的纷纷扰扰,无论是“车圈恒大”这种标签式的攻击,还是针对特定技术细节(如曾经使用过的常压油箱方案)的反复质疑,随着李云飞多次清晰、有力且基于事实的回应,权威监管机构调查结论的公布,以及比亚迪自身在技术方案上对用户体验反馈的积极调整(切高压油箱),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厘清。

它们更像是特定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下的插曲。

而这些讨论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是那种过度聚焦对手、热衷“内斗”的不良风气,这对产业氛围的损害是实实在在的。

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旁观者,大家都期待一个更健康、更强调正向竞技的行业环境。

毕竟,只有真正靠技术说话、用产品立足,才是成就伟大车企的唯一路径。

说到底,无论是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最终选择,都得看那最朴素的道理:用真本事,拿出好产品,做好全流程服务,这才是赢得市场尊重的正途。

整天琢磨怎么给别人添堵的路子,终究走不长,也走不远。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呢。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