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飞驰的列车,见证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突破8亿人次,这张闪亮的成绩单背后,是不断完善的铁路网络和日益便捷的出行体验。
8月24日,国铁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自7月1日暑运启动至8月23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到8.23亿人次,同比增长6.4%,日均发送旅客1523万人次。
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铁路出行的火热,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和人民出行需求的持续增长。
01 客流数据背后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经济复苏带动的人员流动加速,以及铁路网络不断完善带来的出行便利性提升。
从时间跨度来看,今年暑运从7月1日开始,至今仍在进行中,但随着暑假“余额”不多,铁路客流迎来最后一波出行高峰。
02 广深港高铁表现亮眼
在全国铁路大盘中,广深港高铁的表现尤为抢眼。截至8月21日,广深港高铁今年已累计运送跨境客流达2008.8万人次,同比增长16.2%。
其中,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21日)运送客流达503.9万人次,同比增长15.9%,日均达9.7万人次。
跨境客流呈现出“双向奔赴、高频互动”的特点。香港发往内地旅客976.1万人次,同比增长15%;内地赴港旅客1032.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
03 深圳枢纽作用突出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在跨境旅客运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数据显示,香港发往内地旅客中,发往深圳的占比38.4%;内地赴港旅客中,从深圳出发的占比38.8%。
这一比例凸显了深圳在连接香港与内地中的重要枢纽地位,“双城生活”模式已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日常选择。
04 周末经济驱动增长
广深港跨境高铁的客流高峰几乎全部集中于周末及节假日。暑运期间周末客流占比达到了31.1%。
8月17日成为暑运单日客流最高峰,运送旅客达13.4万人次。当日恰逢明星歌手在香港、深圳两地举办演唱会,文娱活动效应带动跨城观演客流激增。
铁路部门分析认为,休闲娱乐、探亲访友、短途旅行等假日经济驱动下的出行,已成为客流攀升的主要动力。
05 服务创新提升体验
暑运期间,铁路部门在三季度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编制实行暑期临客运行图。
一方面,用好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高标运行和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能力;另一方面,动态分析铁路12306售票大数据,根据旅客出行需求灵活调整售票策略。
各地铁路部门也强化出行服务和安全管理。国铁郑州局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米”字形高铁成网优势,采用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等方式,加大管内高铁公交化开行力度。
06 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广深港高铁在票务服务领域持续创新,全方位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除常规单次购票外,大力推广定期票与计次票,为旅客节省大量购票时间与成本
深圳北站、福田站增加免费充电设施,引入先进空气净化与新风系统;深圳北站东广场设货币兑换窗口,解决跨境旅客“最后一站”难题。
12306APP支持查询跨境列车实时信息与改签操作,针对老年、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并配备专人提供帮扶。
07 应对恶劣天气保障安全
面对暑运期间出现的强雷雨、台风等恶劣天气,铁路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动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最大程度减少了恶劣天气对铁路运输安全和秩序的影响。在客流高峰时段开放全部安检、验证通道,增加重要场所和重要岗位作业人员。
这些措施确保了旅客出行的顺畅和舒适,提升了广大旅客的出行体验感和幸福感。
随着暑假即将结束,铁路部门预计将迎来学生返校高峰。
部分热门线路车票已经开始吃紧,铁路部门建议8月底9月初出行的旅客及早预订车票,合理规划路线。
飞驰的列车穿梭于城市之间,铁路网络如同活力四射的经济动脉,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期待,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