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

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到处都在喊降价,感觉跟过年大清仓似的,你便宜一万,他那边就敢送全套家电,搞得想买车的人都看花了眼,不知道该信谁。

各大车企也是天天发销量喜报,数字一个比一个好看,就跟比谁嗓门大一样。

可就在这一片乱哄哄的叫卖声里,有个大家熟悉的老牌子——上汽大众,显得特别安静,没怎么跟着凑热闹。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结果人家上半年的成绩单出来,嘿,还真让人有点意外。

总共卖了52万多台车,还比去年多了百分之二点三,特别是到了6月份,一个月就卖了9万6千台,一下子增长了超过百分之十五。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大伙儿都在“割肉”甩卖,拼个你死我活,上汽大众凭什么就能稳稳当当的,销量还能往上涨呢?

是它反应慢了,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还是说它在憋什么大招,咱们普通老百姓没看明白?

这事儿确实值得咱们坐下来好好琢磨琢磨。

咱们先说说这个价格战的事。

现在很多车企的做法,就是简单粗暴地降价,觉得价格低了,买的人自然就多了。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这个法子短期内可能确实管用,能换来好看的销量数字。

但上汽大众好像就没这么干,它更像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工匠,不跟你玩那些花里胡哨的,而是坚持要把手里的活儿干好。

它最看重的,还是那个咱们听了好多年的词儿——“德系品质”。

你可能会觉得这话说得有点虚,什么叫品质?

说白了,就是车子开起来的感觉。

比如你关车门的时候,那“砰”的一声是不是很厚实、很让人安心;在高速上开到一百二,车身是不是还很稳,不会发飘;万一真遇到点磕碰,车身够不够结实,能不能最大程度保护车里的人。

这些东西,是配置表上那些大屏幕、小冰箱比不了的。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上汽大众在中国已经有超过2800万的用户了,这么多人选择它,靠的就是常年累月积攒下来的这份信任。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像工信部和中汽协,也出来发话了,不提倡这种没头没脑的价格战,希望汽车行业能把心思放回到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上来。

这么一看,上汽大众的这种“固执”,反倒是跟国家的大方向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它的眼光看得确实比较远,追求的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长久的口碑和发展。

再来看它的产品策略,也挺有意思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两条腿走路,走得稳”。

现在汽车市场变化快,新能源车是未来的方向,但燃油车也还有很大的市场。

有些车企就一头扎进新能源里,把燃油车给扔了;也有些车企觉得新能源水太深,就抱着燃油车不撒手。

上汽大众呢?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它两边都抓,而且两边都抓得挺好。

你看它的几款经典燃油车,帕萨特、途观、途岳、朗逸,这几款车上半年就卖了超过41万台,是整个销量的基本盘。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得有份稳定的工作收入,才能踏踏实实地去做点投资或者发展点别的爱好。

这41万台的销量,就是上汽大众的“稳定收入”,让它有足够的底气和资金去搞新能源。

在新能源那边,它的ID.系列也没闲着,不断推出新款,比如ID.4 X和ID.3,前不久还在一个很专业的能效评测里,拿了个“一级能效”的评价。

这个“一级能效”是什么意思呢?

就跟你家买冰箱、空调一样,一级能效就是最省电的。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放到电动车上,就意味着它的电耗很低,跑同样的距离花更少的电,更省钱。

这种一边稳住燃油车市场,一边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做法,让上汽大众在现在这个转型时期,既能满足大多数人对传统好车的需要,又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至于掉队,风险也小了很多。

真正体现出上汽大众现在思路变化的,是它开始把“德国技术”和“中国智慧”真正地融合到一起了。

以前我们说到合资车,总感觉是外国品牌出技术、出设计,我们在国内负责生产组装。

但现在,这个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上汽大众开始认识到,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消费者有自己的喜好,中国的科技公司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所以,它开始搞“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有两个例子特别能说明问题。

一个是它发布了一款叫ID.ERA的概念车,这款车的设计就是由中国和德国的团队一起完成的,充分考虑了中国用户对科技感和情感化的需求。

更有趣的是,这款车准备用大众那台非常经典的EA211发动机,去做一套增程式混动系统。

增程式是现在国内特别火的一种技术,用德国最成熟的发动机,来玩中国最流行的技术路线,这种结合就非常有新意。

另一个例子更让人振奋,全新的上汽奥迪A5L,这可是一款地道的德系豪华轿车,但它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竟然是来自华为的乾崑智驾。

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一个顶级的德国豪华品牌,愿意把车子最核心的“大脑”部分,交给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来做,这本身就说明了对中国技术的高度认可。

上汽大众以韧性驱动增长,长远视野重塑竞争力,再创合资车企辉煌-有驾

这也告诉我们,未来的好车,光有好的发动机、好的底盘是不够的,还得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而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这种深度的本土化合作,才是合资车企在未来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看接下来会拿出什么样的车。

上汽大众下半年的动作也不小,比如已经上市十年的凌渡,推出了性能和颜值都大升级的新款,还带来了车迷们盼了很久的2.0T高性能版;被大家称为“国民家轿”的朗逸,在已经有600万用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全方位升级的朗逸Pro,让这款车的竞争力更强了。

还有上汽奥迪要推出的E5 Sportback,听着就很有创新味道。

而且这还不算完,上汽大众已经规划好了,到2030年,要推出超过20款全新的车型,到时候燃油车、纯电动、增程式、插电混动,各种类型的车都会有,可以说是火力全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不仅升级了生产基地,还跟宁德时代、Momenta这些国内顶尖的电池、自动驾驶公司结成了“盟友”,一起打造一个智能汽车的生态圈。

这就像以前是自己一个人埋头造车,现在是拉着一群高手朋友,大家一起把这个事做得更大、更好。

当汽车市场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比价格、比配置,而是比谁的技术更硬、谁的生态更完善、谁更能理解消费者的时候,真正的较量才算刚刚开始。

上汽大众这份半年的答卷,其实也在告诉整个行业一个道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静下心来,坚守自己的品质底线,用长远的眼光去布局未来,远比追逐一时的销量数字来得更重要,也更踏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