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电动SUV曝光,预计2027年投产,电动版CX-5要来了?

最近,汽车圈里传来一个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又好奇的消息:一向在电动化道路上显得有些慢悠悠的马自达,竟然有一款全新的纯电动SUV测试车在路上被拍到了。

这几张模糊的谍照一出来,立刻就引发了大家的热烈的讨论。

很多人都在问,马自达这个以操控和发动机技术著称的品牌,是不是终于要认真对待电动车了?

马自达电动SUV曝光,预计2027年投产,电动版CX-5要来了?-有驾

这台看起来奇奇怪怪的测试车,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它未来的市场前景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台被曝光的测试车到底长什么样。

第一眼看过去,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它就像一个“混搭”作品。

车头部分,很明显是借用了马自达旗下尺寸比较大的SUV,比如CX-90的设计语言,看起来挺有气势的。

但是,它最关键的进气格栅部分,却是完全封闭的,上面还贴着伪装贴纸。

车身侧面呢,又套上了另一款车型CX-80的外壳,而车尾的零部件,又像是从CX-90上拿过来的。

这么东拼西凑,让很多人觉得不解,难道马自达的设计师没思路了,只能这么“缝缝补补”造新车吗?

其实,这恰恰是汽车行业里一种非常常见的做法,专业术语叫做“套壳测试”,也叫“骡车测试”。

马自达电动SUV曝光,预计2027年投产,电动版CX-5要来了?-有驾

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厂商在开发一款全新车型时,它的核心技术,比如底盘、悬挂、电池、电机这些东西已经基本成型,需要进行实际的路面测试了。

但是,新车的外观设计还没有最终敲定,或者为了保密,不想那么早让外界知道新车的样子。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随便找一个现有车型的外壳,进行一些修改后套在新的底盘上,然后开到路上进行测试。

这样一来,既能测试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又能很好地隐藏新车的真实面目。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台“四不像”的马自达,它的外壳只是一个临时的伪装,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都藏在这层外壳之下。

虽然是套壳测试,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很多暴露其真实身份的蛛丝马迹。

首先就是那个被封死的格栅。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燃油车需要一个大大的格栅来吸入空气,帮助发动机散热和燃烧,但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大的进气口了。

把格栅封起来,可以减少空气阻力,让车开起来更省电,续航里程也就能更长一些。

马自达电动SUV曝光,预计2027年投产,电动版CX-5要来了?-有驾

其次,据拍摄到谍照的海外媒体说,这台车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安静,完全听不到传统内燃机那种轰鸣声,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它是一台电动车。

更有趣的细节在车身侧面。

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台测试车的前后轮拱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切割和修改的痕迹,看起来很不协调。

而且,从前车门前端到前轮中心的距离,相比正常的CX-80要短了不少。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其实暴露了它正在使用一个全新的、专门为纯电动车开发的平台。

传统燃油车的车头里要塞下一个庞大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所以车头部分通常比较长。

而纯电平台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就像一块平整的“滑板”,电池组平铺在底部,电机体积很小,可以灵活地布置在前后轴。

这种结构就允许设计师把四个轮子尽可能地往车辆的四个角推,从而缩短车头和车尾的长度,获得更大的车内空间。

马自达电动SUV曝光,预计2027年投产,电动版CX-5要来了?-有驾

马自达现在做的,就是把一件为燃油车设计的“长款大衣”(CX-80的车壳),硬套在了一个为纯电动车设计的“紧凑身材”(全新电平台)上,尺寸不匹配,自然就需要动刀子修改轮拱位置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车身比例的变化,很多媒体猜测,这台新车的实际尺寸可能并不会像CX-80那么大,反而更接近于我们熟悉的CX-5,未来很可能就是作为CX-5的纯电动版本推向市场。

聊完了车,我们再来看看马自达这次的态度。

过去几年,马自达在电动化方面的动作确实不多,推出的产品也主要是“油改电”,市场反响平平。

但这一次,情况似乎完全不同了。

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这款全新的电动SUV将诞生于马自达专门研发的“SKYACTIV EV可扩展架构”平台。

为了这个平台和未来的电动车产品线,马自达不仅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E-Mazda”的电气化开发部门,还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高达10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10亿元的巨额资金。

对于马自达这样的企业规模来说,这绝对是一笔赌上公司未来的投资。

这表明马自达已经下定决心,要彻底地、系统地向电动化转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浅尝辄止。

马自达电动SUV曝光,预计2027年投产,电动版CX-5要来了?-有驾

那么,最后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台车如果真的在2027年上市,它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吗?

从谍照现场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马自达的工程师似乎正在拿这台测试车与特斯拉Model Y和现代IONIQ 5进行对比测试。

这说明在海外市场,马自达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和这些全球主流的电动车竞争。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回到国内市场,情况就复杂得多了。

等到2027年,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将会是何等的激烈。

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以及像小米这样的新势力,届时的产品技术、智能化水平和市场布局,肯定会比现在更上一层楼。

届时,800V高压快充可能已经成为标配,智能座舱的流畅度和功能性会更加强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能力也会更加成熟。

马自达这台姗姗来迟的电动车,将要面对的是一群在技术、成本控制、用户体验和品牌营销上都身经百战的强大对手。

它过去引以为傲的驾驶乐趣和设计美学,在那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还能否成为决定性的优势?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严峻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到2027年,他们可选择的优秀国产电动车会非常多,马自达要想在这样一片红海中杀出重围,仅仅靠品牌情怀和传统的机械素质,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它必须在三电技术、智能化体验和价格上,拿出足够的诚意和竞争力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