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个事儿,就是那个在我们印象里特别皮实耐用,好像永远不会坏的本田,日子突然不好过了,有消息说它的利润一下子掉了差不多四成。
很多人就纳闷了,本田这么一个大牌子,技术那么好,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这背后其实不是简单的一两件事,而是全球大环境变了,本田这个曾经的“优等生”,被两股大浪给结结实实地拍在了沙滩上。
咱们先说说本田的汽车生意。
本田一直以来都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汽车,另一条是摩托车。
汽车这块,它最看重的就是北美和中国这两个大市场。
本来这算盘打得挺好,可没想到世界变得太快。
先是美国那边,前几年不是搞起了关税壁垒嘛,本来是想针对我们,结果这么一折腾,把全球的产业链都给搅乱了。
本田这种全球化布局的公司最倒霉,它的零件可能从好几个国家来,在美国组装,再卖到世界各地去。
这关税一加,成本立马就上去了。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不光是坑了外国车企,连美国自己的通用汽车都跟着遭殃。
有报道说,当时通用汽车的销量明明是涨的,但利润却跌了三成多,一个季度就亏了十几亿美元。
你想想,这成本最后都得企业自己扛,简直就是卖一辆亏一辆。
连地主家的余粮都不多了,本田这个外来户的日子能好过吗?
这一下,就把本田汽车在北美市场的这条腿给打了个趔趄。
再把目光转回咱们国内市场,那情况就更不一样了。
现在你要是上街走一圈,会发现路上的风景跟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是大众、丰田、本田的天下,现在呢?
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我们自己的新能源品牌,一个个都起来了。
咱们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买车的思路也变了。
以前大家买车,看的是发动机技术好不好,省不省油,耐不耐用。
本田的发动机确实厉害,但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更关心的是车里那块屏幕大不大,智能系统好不好用,能不能自动泊车,充电速度快不快。
你跟一个年轻人说,我这车发动机能开二十年不出问题,他可能觉得你是在开玩笑,现在手机都一两年一换,谁会想着一辆车开那么久。
所以你看,不是本田的车不好了,而是赛道变了。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咱们的国产品牌跑在了前面,整个日系车在中国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销量下滑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
一边是北美市场的关税打击,一边是中国市场的赛道切换,本田的汽车业务可以说是腹背受敌,走得非常艰难。
如果说汽车业务只是让本田瘸了一条腿,那另一条腿,也就是它的摩托车业务,现在面临的可能是被整个砍掉的风险。
这事儿就得说到越南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田的摩托车业务才是它真正的利润奶牛。
根据一份财报数据,本田集团的利润里,有超过八成都是摩托车贡献的。
而越南,就是本田摩托车王国里最重要的一块领土。
这个国家每年能卖掉超过四百万辆本田摩托车,这一个市场的销量就占了本田全球总销量的百分之四十。
在越南,本田摩托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八十,剩下的市场也大多被另一个日本品牌雅马哈占据。
可以说,在越南,摩托车几乎就是本田的代名词。
本田在当地投了巨资建工厂,解决了大量就业,按理说应该是高枕无忧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市场是越南的,劳动力是越南的,可赚到的钱,大头全进了日本公司的口袋。
越南忙活了半天,发现自己就像个给地主种地的长工,到头来自己分不到多少粮食。
时间长了,谁心里能平衡?
于是,越南政府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直接掀桌子不玩了。
他们发了一纸通告,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河内这样的大城市逐步禁止燃油摩托车上路,转而大力发展电动摩托车,并且要重点扶持本土的电动车品牌。
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简直是釜底抽薪。
你想想,这意味着本田在越南每年四百万辆的销量,可能会在短短几年内消失殆尽。
之前投下去的几十上百亿的建厂费用、铺设的销售渠道,很可能一夜之间就打了水漂。
越南为什么敢这么干?
因为它算得很清楚。
第一,禁掉燃油摩托,受损失最大的是日本企业,对越南自己的产业影响不大,所以它没什么心理负担。
第二,搞电动摩托车,技术门槛比燃油发动机低多了,像铅酸电池这些技术,对越南来说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越南已经有了自己的王牌,一个叫VinFast的本土电动车品牌,背后是越南的首富,在越南国内影响力非常大。
政府当然要支持自家人,把市场和利润留在自己国家的锅里。
这一下,可把本田给坑惨了。
而且,越南开的这个头,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在东南亚,很多国家比如菲律宾、柬埔寨,跟越南情况很像,都是石油资源不丰富的国家,每年都要花大量的外汇去进口燃油。
现在他们看到越南这招,肯定会动心。
用电摩替代油摩,既能节省宝贵的外汇,又能趁机发展自己的工业,扶持本土品牌,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如果大家都学越南这么干,那日本摩托车在东南亚的根基可能就真的要被动摇了。
说到底,本田今天遇到的困境,其实是整个日本制造业模式遇到挑战的一个缩影。
过去几十年,日本企业依靠全球化浪潮,把精细化的生产和管理做到了极致,产品卖到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
但现在,全球化的风向变了,各个国家都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搞贸易保护,扶持本土产业。
在这种大环境下,像本田这样深度依赖全球市场的外国品牌,自然就成了最先受到冲击的对象。
过去引以为傲的“皮实耐用”,就好像当年诺基亚手机的抗摔、柯达胶卷的色彩一样,当整个时代的游戏规则都变了的时候,这些优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全球化的大潮退去,我们才看清楚,谁在裸泳。
本田的故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那些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