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的车展现场,总有几辆雷克萨斯孤独地站在角落。彩旗不再随着加价风吹得猎猎作响,销售员的微笑也从“请您等通知”变成了“要不再看几款混动?今天优惠力度很大”。对比过去客户“抢现车”的蜂拥,现如今的冷清气氛有点像醒酒后的清晨:贵宾席转眼成了大众自助餐,雷克萨斯的身价从天上掉进了零点区。
如果你是当年的雷克萨斯车主,你会如何看待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为一台ES加价八万都觉得“物有所值”,今日却发愁二手车挂网上无人问津。——是不是觉得有点“报应来了”的戏味?
客观复盘一下,从“加价王”到“降价王”的转变,雷克萨斯真不是哪天早上突然在股价里摔了跤。时间得往回拨,差不多2015年前后,那会儿中国车市还是合资豪华三强的制霸舞台。雷克萨斯独树一帜,一脸“玄学”:从不打广告,从不降价,更不着急卖车,客户反而恨不得跪着排队。主力车型ES、RX,加个四五万入场是家常便饭,行情好的时候光加价就够买一辆国产小车了。旗舰LX570加价百万,没梗过你都不好意思跟人炫耀“我买的是雷车”。
由于这种畸形的“供需倒挂”,有些人甚至愿意坐二手雷克萨斯,理由很简单:省油省心保值,哪个都是刚需利器。再怎么“韭菜节奏”,政策管也管不住。2017年监管禁令明明下了,但雷克萨斯依然“我行我素”,最后江苏省狠狠罚了丰田中国8761万元。罚归罚,热度依旧。对很多铁杆粉丝来说,“不是加价,是自愿进门费”——某种程度上,雷克萨斯成了圈层认同的那道门槛。
现实的残酷并不始于外部打击,往往是自己的迟缓拖了后腿。这套逻辑看上去堪用,但市场的风向标变了。2022年,新势力们集体爆发,理想、蔚来连BBA都打得东倒西歪:新能源神仙打架,雷克萨斯还在原地陪练。新能源插混纯电们的油耗,用现在的话说,“连省油都让人感到可耻”,比亚迪们把混动打成了韭菜地,雷车的2.5L混动系统一夜之间不再稀罕。
更扎心的是保值率。从加价时代的“硬通货”,到如今优惠七八万都没人搭茬。二手雷克萨斯曾经挂出都是秒抢,现在简直没人理。省心?一票新势力的造车新哲学:没发动机、没变速箱、不用保养,毛病反倒更少。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三板斧,全线失灵。
BBA这边也不含糊。奔驰C、宝马3、奥迪A4屡次降价,把雷克萨斯的价格区间打成了塌方。背后新能源埋伏,眼前德系老炮抢地盘,雷克萨斯终于发现,自己那个“谁都买不起”的优越感,别人不稀罕了。
看看销量,从2021年的22.7万台跌到2024年的18.19万台,还在继续滑坡。降价不是解药,只是让更多人看清,产品力的锚早就被别家用科技和体验拔掉了。连坚持了半辈子的“不打广告”,现在也不得不开起促销会,去学那些“今日特价,错过再等一年”的叫卖声。
这不是质量崩盘,也不是品牌彻底没了。只是时代的车轮亲自碾过了那个老逻辑。你混动是日本技术巅峰?对不起,国产混动集体降维打击。你保值?谁还愿意把八万白送钱给4S?你省心?新能源表示,发明省心就是让人永远不用修理厂。
当然,有人会嘲讽:“活该!”或者“报应来了!”但真要黑下去,其实雷克萨斯倒霉更多是市场规律的无情推进,并非一场罪恶的清算。曾经加价的优越感,也是旧时代的消费认知,只是消费者变聪明了,技术变卷了,昔日的优势忽然变成了枷锁。
职业病又要犯了,实话说,咱们这行业经常会有早上看见神坛、中午吃掉神坛的场面。雷克萨斯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谁也不是铁板一块,谁也不是永文字凭。“神坛从不是别人推倒的,而是它自己没守住。”归根到底,时代速度变快了,你慢一拍,就是挨打——连喊疼的资格都得降价送。
如果你是雷克萨斯的高层,现在让你加价,你还敢吗?如果你是雷克萨斯老车主,现在再说“买雷车会升值”,心里踏实吗?又或者,这会不会只是所有品牌迟早要面对的轮回?
最后想问一句:当一个时代的共识变成过去式,高冷的“加价”与卑微的“降价”,究竟是历史的报复,还是现实的必然?你觉得,下一个“加价王”,会是谁?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