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巨头接盘威马,背后站着谁?

电池巨头接盘威马,背后站着谁?-有驾

一座投资超200亿占地千亩的现代化工厂,如今铁将军把门,荒草丛生。

这里是威马汽车曾经的骄傲——黄冈星晖工厂。作为湖北省曾经的明星项目,它停摆已经超过两年,与昔日的热闹喧嚣判若云泥。

就在人们以为它将就此沉寂时,一个破局者悄然入场。消息称,湖北本土的能源新贵——楚能新能源,正计划将这座昔日明星工厂收入囊中,正式跨界造车。

电池巨头接盘威马,背后站着谁?-有驾

楚能新能源这名字听着陌生,但它的背景却不容小觑。

它的创始人是恒信汽车集团的董事长代德明。说白了,楚能背后站着全国第四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手握310多家4S店的庞大销售网络。

而楚能自己也不是等闲之辈。它专攻储能和动力电池,短短四年就杀进了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前五名。一个手握电池核心技术,一个掌控终端销售渠道,这样的组合,想象空间巨大。

他们看上威马这座废弃工厂,图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那张越来越稀缺的新能源汽车“准生证”。在监管收紧的当下,通过收购直接拿牌,无疑是杀入牌局最快的捷径。

据说楚能的首款车将直接对标问界M5,从技术门槛相对更低的增程式SUV切入。自己造电池,再背靠恒信卖车,这套“自产自销”的逻辑听起来确实很顺。

可别忘了今天的新能源车市早已杀成一片血海,行业普遍预测,最后能活下来的品牌不会超过10家。楚能此时入局,无异于虎口夺食。但有了湖北地方政府盘活资产的决心,这场豪赌似乎又多了几分胜算。

就在楚能的故事浮出水面之际,威马汽车自己的“复活”戏码也在上演。

先是APP重新上线又是发布“好事将近”的预热海报,似乎在宣告自己的回归。

不过此威马非彼威马。这些动作,更多指向的是其位于温州的生产基地。那里已经引入了新的投资方,并制定了“三步走”的复产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恢复EX5等车型的生产。

温州的故事暂且不表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同样拥有独立生产资质的黄冈工厂。

这座工厂的底子相当不错。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2020年才投产,设备和理念都非常现代化,行业人士认为“只要导入新车型就能立即开工”,比改造老旧燃油车厂的成本低得多。

一个巨大的拦路虎横在眼前:工厂主体高达60亿元的股权已被司法冻结。

说到底楚能新能源要想真正盘活这座工厂,把造车蓝图变为现实,首先必须解开这个复杂的资产死结。这才是大戏开演前,最关键的一步。

(参考信息来源:《楚能新能源即将造车!》每日经济新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