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在节假日开着电动车跑高速?我这样做了,结果发现原本六个小时的车程硬是变成了十个小时的漫长旅程。服务区里等待充电的车辆排成了长龙,有人带着折叠椅坐在车边看书,还有人干脆在车尾摆开了零食摊。这种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父母排长队买过年火车票的景象。
电动车的续航数字在市区里看起来很美,一旦上了高速就像阳光下的冰块一样快速消融。我的车官方数据是能跑五百多公里,实际使用中速度超过一百码后,续航立刻缩水三成。看着电量百分比不断往下掉,我的右脚不自觉地放松了电门,连空调都调低了两档。这种小心翼翼的开法,和平时开燃油车时那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完全不同。
加油站总是空着一两个位置,而充电区却永远满满当当。亲眼见到一位电动车车主在等待两小时后,终于等来空位时激动地拍手。他那句“比中彩票还开心”的玩笑话,听着却让人有些心酸。快充理论上半小时能充到八成,但实际使用中经常遇到充电桩功率不足的情况。有次我充了四十分钟,电量才从百分之二十增加到六十五。
为什么电动车在高速上这么费电?简单来说就像人跑步,慢跑可以坚持很久,全力冲刺很快就会累。电动车电机在高速运转时效率会下降,加上风阻成倍增加,电量自然消耗得快。有专业测试显示,多数电动车在时速一百二十公里情况下,实际续航只有市区数据的六成左右。要是遇到开暖风的冬天,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再打折扣。
现在很多新款电动车宣称快充多么厉害,实际上要达到理想充电速度需要很多条件配合。充电桩功率、电网负荷、电池温度都会影响充电效率。在节假日高峰期,服务区电网压力大,经常所有充电桩都达不到标称功率。有次我看到充电屏幕显示需要一小时二十分,这个时间足够吃顿午饭再加个午睡了。
当然电动车在城市里确实很方便。我家小区装了充电桩,晚上充电每公里成本还不到一毛钱。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一个月电费也就一百多块。起步安静又迅速,等红灯时再也没有发动机的震动。智能系统也很贴心,会自动规划路线避开拥堵。
但这些都是城市用车的体验。一旦需要跨城出行,特别是遇到节假日,电动车的短板就暴露无遗。我认识几个开网约车的师傅,他们都会备一辆燃油车专门接长途单子。有位老师傅说得实在:“电动车省钱但费时间,燃油车费钱但省时间,看你选择哪头。”
这次经历让我想明白一件事:选择交通工具要看具体需求。就像雨天要穿雨鞋,运动要穿跑鞋,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装备。如果主要活动范围在城市里,电动车确实经济实惠;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许混动或者燃油车更合适。也有些家庭会同时拥有两种车,根据不同用途来选择。
现在很多汽车厂商都在努力解决续航和充电问题。新一代电池技术据说能提升百分之二十的续航,充电速度也在加快。只是这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我们身边,还需要一些时间。在这之前,我们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
回想那天回到家已经深夜,插上充电枪时屏幕显示需要七小时充满。站在院子里看着满天星星,我突然觉得任何新技术都需要成长过程。第一批买电动车的人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但也正是这些体验推动了技术改进。说不定再过几年,电动车跑高速也会像现在燃油车一样方便。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在电动车和燃油车之间,你会怎么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