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大爆料!
车圈儿的“鄙视链”又添新玩法,这次不是看品牌、看排量,而是看谁的“车机系统”更“懂你”!
说真的,现在买车,光看发动机、变速箱那套老黄历早过时了,得看那块大屏幕,看它能不能把你“拿捏”得死死的!
最近啊,网上一个帖子火了,标题就够劲儿:“我花了30万买的车,结果被车机系统‘背叛’了!”
这话听着就带劲儿,让我这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都忍不住坐直了腰板儿。
这哥们儿说,他买的是一辆某国产新势力的高端SUV,当时图的就是那个科技感,那块儿能升降的大屏,那叫一个“未来感”爆棚!
结果呢?
用了不到半年,这车机系统就像个得了“健忘症”的老年人,时不时就“失灵”,导航突然给你指到河里去,语音助手跟你“鸡同鸭讲”,甚至有时候连空调都控制不了!
最离谱的是,有一次他想听首老歌,结果车机给他推荐了一堆“广场舞神曲”,他说他当时的心情,比被丈母娘催生还崩溃!
这30万花得也太冤了点儿吧?
花钱买个“祖宗”回来伺候着,这叫啥事儿啊!
你买个车,图的是啥?
不就是个方便,个舒坦,个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让你在路上不孤单嘛!
结果呢?
这车机系统反客为主,给你添堵,让你怀疑人生。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两天我一朋友,刚提了一辆某合资品牌的“科技范儿”轿车。
那车吧,外观设计那是没得说,流线型的车身,熏黑的轮毂,走在路上回头率妥妥的百分之两百。
可是一坐进车里,那中控台上的大屏幕,简直比我家的电视机还大!
我朋友当时那叫一个得意,跟我说:“用车社,你看,这内饰多有科技感!
这大屏,啥都能干!”
我当时就给他泼了盆冷水:“小伙子,别光看表面啊,这东西好不好用,还得时间来检验。”
果然,没过多久,我朋友就开始跟我“吐槽”了。
他说,一开始觉得挺新鲜,什么面部识别解锁、手势控制、甚至还能刷短视频!
可日子一长,他发现,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除了偶尔装个逼,平时根本用不上。
而且,每次启动车子,那系统都要“加载”半天,比我起床还慢!
更别提那语音识别了,你说一句“导航到公司”,它能给你理解成“导航到狗窝”,你说“打开空调”,它能给你把收音机音量调到最大!
我朋友说,有一次他急着上班,结果跟这车机系统“磨叽”了十分钟,差点迟到。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现在很多车企,一股脑儿地把“堆料”的思路用在了车机系统上,以为屏幕越大、功能越多就越好。
殊不知,这就像给一个不会做饭的人,一堆顶级厨具,他依然做不出米其林三星的味道。
关键在于“懂不懂”用户,懂不懂“人性化”。
咱们来聊聊,到底什么才叫“懂你”的车机系统?
首先,得“快”!
你启动车子,它得秒响应,别让你站在路边干着急。
你说啥,它得听懂,别像个“猪队友”一样,跟你“驴唇不对马嘴”。
就像我,开车的时候,最烦的就是那些反应慢半拍的东西,无论是车还是人,都让人心烦意乱。
再者,得“稳”!
别动不动就“死机”、“闪退”,让你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想想看,你在高速上,导航突然没了,这得多吓人?
这可不是儿戏,关系到人身安全。
我有个朋友,上次开车去外地,结果车机导航突然坏了,他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晚上的,手机也没电了,那滋味,真是“生不如死”啊!
还有,得“精”!
它得懂你的需求,而不是给你一堆没用的功能。
比如,在你疲劳驾驶的时候,它能主动提醒你休息;在你堵车的时候,它能给你推荐附近的餐厅;在你回家的时候,它能自动调节好空调温度。
这才是“智能”嘛,不是吗?
这就像你养了个宠物,它懂你的喜怒哀乐,能给你带来陪伴,而不是给你添乱。
国产车在这方面,其实做得越来越好了。
我最近试驾了几款国产新势力品牌的车型,它们的车机系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举个例子,就拿那款我朋友抱怨连连的“高端SUV”来说,它那个车机系统,虽然屏幕也很大,但操作逻辑非常清晰,响应速度也很快。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语音助手,我试着跟它聊了聊天气,它不仅准确播报了,还根据我的位置,推荐了附近的景点,甚至还问我需不需要预定餐厅。
这感觉,就像你请了个私人助理,随时随地为你服务,一点儿都不觉得突兀。
还有,它的个性化设置也做得特别到位。
比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界面的布局,把常用的功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像有些车机,就像个“大杂烩”,啥都有,但就是找不到你想要的。
这就像你去一个新餐厅吃饭,你希望它菜单清晰明了,而不是一堆看不懂的菜名,让你眼花缭乱。
更绝的是,有些国产车甚至还把“情绪识别”玩到了车机系统里。
比如说,如果你语气比较急促,它会主动降低音量,或者给你播放舒缓的音乐;如果你看起来比较疲惫,它甚至会建议你靠边休息一下,或者给你播放一些轻松的段子。
这种“贴心”程度,简直了!
这让我觉得,这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个懂你的“伙伴”。
说实话,以前提到车机系统,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但现在,咱们国产车在这一块,已经开始弯道超车了。
它们更了解中国用户的用车习惯和文化,所以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更“接地气”,更“懂你”。
那么,为什么有些车企,就做不好这个“懂你”的车机系统呢?
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心态问题。
有些车企,可能觉得“堆配置”就能打败对手,殊不知,用户要的,是“体验”。
就像你送女朋友礼物,你送一条金项链,她可能觉得“哇,好贵”,但你送她一个她一直想要的小摆件,她反而会觉得“你真的懂我”。
车机系统也是一样,与其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功能,不如把少数几个核心功能做到极致。
还有就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够深入。
很多车企,可能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觉得这个技术很先进,就往车上装。
却没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功能,用户真的需要吗?
好不好用?
有没有用?
當年咱們剛開始接觸智能手機的時候,也是經歷了一個摸索的過程。
一開始,各種APP層出不穷,很多都用不上,甚至還有點卡頓。
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需求的明確,現在的智能手機,已經做得非常人性化了。
車機系統,也應該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這事兒,就是“用戶體驗”為王。
誰能真正抓住用戶的“痛點”,解決用戶的“痒點”,誰就能贏得市場。
那些還在用PPT造車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我有个朋友,前兩天剛賣了他那輛開了三年的某德系轎車,換了一輛國產的純電SUV。
我問他怎麼想的,他說,他受夠了那車機系統了。
每次開車,都跟“打仗”一樣,各種操作都要摸索半天,而且還經常出問題。
他說,他新買的車,車機系統簡直就是“絲滑”,語音助手能聽懂他説的任何話,導航也能準確規劃路線,甚至還能跟他“嘮嗑”。
他說,他現在開車,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家,舒服得很。
這,就是“懂你”的力量!
所以啊,朋友們,下次買車,可別光盯着發動機、變速箱了。
那塊兒大屏幕,那套車機系統,才是真正影響你用车體驗的關鍵。
你得好好“考量”考量,它到底能不能讓你舒舒服服地把車開到你想去的地方。
你覺得呢?
那些還在被車機系統“折磨”的朋友們,是不是也覺得,是時候給自己的愛車“升級”一下了?
或者,你正在考慮購車的,又有對哪些車機系統印象深刻的呢?
咱們一起聊聊,下個“爆款”,會不會就是那個最“懂你”的車機系統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