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资4.6亿,知名车企资金紧张,近50万车主被迫自费买流量

2025年9月12日早上,法庭线上会议开了,气氛比想象中还冷,债权人、清算人、律师头像在屏幕上拼成一个沉默的矩阵,谁也没有笑容,场面有点像即将分手的家庭聚会,尴尬而僵硬。

时间拉回到今年早些时候,合众被上千宗债权申报围困,确切数字是到了8月31日,1631家单位或个人向法院申报,申报总额超过260亿元,这里有供应商的零件账款,有金融机构的融资借据,还有员工在等待的薪资和补偿,数据一字排开,像一条沉甸甸的账本脊梁。

欠薪资4.6亿,知名车企资金紧张,近50万车主被迫自费买流量-有驾

更具体的伤口在职工那一栏,管理人透露,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及关联方拖欠了5000多名员工的工资、经济补偿、公积金等,合计约4.6亿元,这个数字不是抽象模型,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成本,几千个家庭的日常账单在这儿被逼成了集合诉求。

我问一个在场的债权人代表,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里有怒气,问:这钱在哪儿?他自己也回答:账面上只有一千多万,剩下的,等法庭去分,等清算去算,等投资人谈判去填,反正时间不会饶人。

场景转换到9月11日午间,哪吒车主的手机同时接到简讯:“您的车辆已断网,请自助购买流量。”这句话像尖刀,割到车主的神经——近50万辆车,曾被承诺的“三年免费流量”变成需要自掏钱买的商品,流量包从5.9元到699元不等,服务商公开表示长期未收到服务款,只能单方面停服。

有人在群里愤怒发言:“这是逼我们为厂家的烂账买单?”有人回复得更冷静:“先把车能用回来再说信任问题。”这种对话说明两件事,一,车主能承受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二,技术性承诺在企业支付能力崩塌时脆弱得一塌糊涂。

欠薪资4.6亿,知名车企资金紧张,近50万车主被迫自费买流量-有驾

回看合众过去的光环——2022年以15.2万辆的销量夺得所谓新势力冠军,估值一度飙到数十亿元,这个辉煌不是没有基础,但投资方和管理层的决策链条里出现了明显错位,产能扩张、海外布局、补贴承诺交织成一张复杂的账单网,到了资金链断裂时,这张网先缝合,再撕裂。

管理人提到海外市场仍是“潜在吸引点”,哪吒自2022年起在泰国、印尼设点,海外保有量超过2.5万,这听起来是卖相不错的资产,但实际能否被转化为即时现金,能否成为重整中的筹资砝码,是两回事。海外用户数据是量化资产,却不等于流动性保护伞。

现场有供应商代表发言,语气里夹着无奈:我们和管理层在谈判,想保住车机服务系统运行,因为断网是连锁反应,会让车主大量流失,但供应商的账也得付,库存堆着,资金空转显而易见。这里的矛盾是直接的——保用户体验需要现金,而现金在哪儿?这本该是企业自救条线的一部分,却被赤裸裸暴露在法庭和短信通知之间。

说到员工,管理人坦陈对在职人员全薪计发,但对高管采取工资封顶、创始合伙人停发工资的措施,这其实是权衡,也是政治——保留基层操作力,减少高层消耗,试图延长“能跑的部分”。但我在和一位离职研发人员的电话里听到更实在的东西:核心岗位半年没发工资,很多人已经跳槽,剩下的都是被绑住的合同或者不敢走的家庭负担。人才流失的成本,往往在财报上看不出来,但在产品上会显现,车机系统的质量、售后响应的速度、甚至未来新车型的交付节奏都会被拖慢。

欠薪资4.6亿,知名车企资金紧张,近50万车主被迫自费买流量-有驾

换个角度看债权人的耐心,已经相当有限,1340条已确认债权合计约51亿元,这里面既有供应链的应收账款,也有金融机构的票据,还有那些等待补发的员工薪酬,数据堆着像迷宫,解开的顺序决定谁先能拿到一点回款。管理人提到合众还有约93亿元的应收账款,看上去是背后隐藏的希望,但可回收性如何,是重整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不是宣传册里的故事。

断网事件反射出一个行业困局:智能汽车把服务、数据、体验绑成了消费承诺,但这些承诺默认企业持续经营,当企业破产,承诺就像纸质车票,被撕开,用户被动承担后果,这不是某个品牌的孤立案例,而是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在极端应激下的试金石。

有车主在社群里回忆起四月的一次APP瘫痪,几天后恢复,但那次修复只是延后问题,9月的断网才是真正的拐点,承诺信用被彻底撕裂。信任的损失能量很大,充值后功能恢复,只是短期的安抚,长期的品牌溢价哪怕被扣一块都难以复原。

欠薪资4.6亿,知名车企资金紧张,近50万车主被迫自费买流量-有驾

置身于此的管理人忙着稳住运营,一方面和供应商谈判,一方面推行临时工资管控,这些都是应急,但这样的应对像打补丁——可以暂时止血,却难以修复撕破的血管,除非出现真正的外部注资或成功重组。

得出两件事:第一,短期内,哪吒车主和员工是最直接的利益受损方,服务中断和工资拖欠会在生活与日常使用层面产生真实后果;第二,长远看,智能汽车行业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服务承诺需要有资金与法律机制的背书,否则一旦企业陷入破产,用户成为最大受害者,这个风险没人能替你买单。

法庭上的数字和车主手机里的断网提示构成了一个时间轴——从辉煌到崩塌,从宣传到短信,从承诺到自费,这个过程不长,却足够教会行业很沉重的课题,故事并没有结束,重整能否带来新生尚未可知,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