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重庆两江工厂的下线仪式上,我亲眼看着第四代逸动的第一台车缓缓驶下生产线,阳光打在车身上的瞬间,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叔突然掏出手机对着车标拍个不停。后来才知道,他开着 2014 款逸动跑了 18 万公里,从孩子出生到送进大学,后备箱里装过婴儿车也塞过行李箱,"这台车就像家里的老伙计,看到新款出来,比自己换车还激动。"
现场大屏幕上跳动的 190 万这个数字,其实藏着太多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工作人员跟我算过一笔账:把这些车挨个排起来,能从重庆一路连到广州;按每台车年均跑 1.2 万公里算,累计里程能绕地球 114 圈。2012 年第一代逸动上市时,还有人在论坛里质疑 "国产轿车能撑过三年吗",现在看看小区停车场,我数了数光是我们单元楼就停着 3 台不同年份的逸动,楼下张姐那台第三代逸动,去年暴雨天被水泡了半宿,拆开内饰板居然没发现多少锈迹,后来才知道车身焊点都做过双层防锈处理,这种看不见的地方下的功夫,大概就是 190 万人愿意买单的原因。
坐进第四代逸动驾驶座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台车好像长了 "读心术"。真皮方向盘握上去比想象中更贴合手掌,仔细摸才发现表面有细密的防滑纹路,夏天开车手心出汗也不会打滑,打方向时拇指自然就能碰到音量键,完全不用低头找按键的位置。后排地板居然是纯平的!上周带爸妈和孩子出门,中间座位的老人再也不用蜷着腿,三个成年人并排坐,膝盖到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多的空隙,这种空间表现,比我同事那台合资轿车强太多。最让我惊喜的是后备箱感应开启,手里拎着刚买的菜和水果,不用弯腰踢保险杠,用手肘轻轻碰一下尾标就弹开了,这细节简直是为家庭主妇量身定做的。
试驾的时候特意试了燃油版和插混版两种车型。燃油版开在快速路上,表显油耗稳定在 6.2L,按现在 92 号汽油的价格算,每公里成本还不到 5 毛钱。同行的老司机王哥开了 8 年逸动,他掐着表算:"比我那台老款省了 1.3 个油,一个月开 1500 公里,相当于多赚了四杯奶茶钱。" 插混版的续航更让人惊讶,工程师说满油满电状态下能从北京一口气开到上海,按每年跑 2 万公里算,油费加电费比纯燃油车能省出一部新款手机,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这阵子现款逸动每月都能卖 1.3 万辆以上,换代消息一出来,我家附近的 4S 店销售说这两天电话都被打爆了,有个做二手车的朋友跟我透底:"现在第三代逸动的保值率比某些合资车还高,第四代这配置,明年想找台准新车都难。" 现场跟长安的产品经理聊起未来规划,他说 HEV 版本已经在研发中,明年就能跟大家见面。看着生产线里不断流转的车身,突然明白 190 万不是终点,就像那位开了 8 年逸动的大叔说的:"好车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是靠一家人实实在在开出来的。"
回家路上经过菜市场,看到一台第三代逸动正在装刚买的海鲜,后备箱垫防水又防滑,车主笑着说:"当时就冲这点买的,现在看来没选错。" 或许这就是国产车真正的逆袭,不是靠华丽的口号,而是靠一个个家庭用日常点滴的体验,把信任变成了越来越长的销量数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