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10.98万起步配城市NOA,服务区偶遇车主聊出的1215公里续航门道
上个月在京港澳高速服务区充电,旁边那台极狐阿尔法T5的车主突然问我:“你猜增程器启动的时候,放在引擎盖上的硬币会不会倒?”我愣了一下,心想这不是发布会上的演示吗。他笑着说让我亲手试试,结果发动机确实启动了,但手掌感受到的震动微乎其微。老哥说他之前开过三款增程车,就这台让他觉得工程师是真下了功夫。
聊开了才知道,这车主跑物流的,一年得开三万多公里。选车时预算卡在十五万以内,油车太费、纯电怕趴窝,最后盯上这台刚上市的增程版。市区配送全用电,长途拉货油电混合,半年下来油费省了四千多块。关键是这价位能配上城市辅助驾驶,他说堵车时这功能比老婆开车还稳当。
增程车这两年争议挺大。有人觉得多此一举,纯电才是方向;也有人认为现阶段这方案更实际。我开过几台增程SUV,老实说体验参差不齐。有的发动机一启动,整个车厢都是嗡嗡声;有的馈电后动力衰减明显,高速超车得提前打算。这台搭载“神擎增程”的阿尔法T5,工程师搞了45轮参数优化,把曲轴和电机扭矩调到相互抵消的状态。实际效果就是启动几乎无感,车内噪音差别不到一分贝。
馈电表现可能更值得说道。传统增程车电量见底后,动力输出往往打折扣,被戏称“满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这台车用的电池据说在剩余9%电量时还能输出140千瓦功率,配合增程器总输出稳定在200千瓦左右。车主提到有次满载爬秦岭,馈电状态下也没拖后腿。当然这是他的说法,我没实测过,但从他那股轻松劲儿判断,大概率不夸张。
续航数字挺有意思。纯电模式能跑215公里,日常市区通勤够用;加满油综合续航1215公里,理论上能从北京开到昆明不用中途加油。对比那些标称七八百公里、实际打七折的纯电车,这种实打实的数字或许更让人心里有谱。百公里馈电油耗5.18升,按车主的用车习惯,一年跑两万公里能比同级油车省140升油。
智能驾驶这块儿,车主眼睛都亮了。元境智驾系统在城市道路也能开启辅助功能,处理无保护左转、行人横穿这些场景。他说有次在三里屯堵车,系统自动跟车、变道、识别加塞,全程没接管。这配置以前都是三十万往上车型的标配,现在下放到十来万价位,确实有点意思。
技术参数我就不展开了,什么骁龙8775芯片、144TOPS算力,普通人可能不关心。但实际体验很直观:语音助手能连续对话两分钟,车机滑动流畅度接近手机,导航和娱乐系统切换没有卡顿。有些细节挺人性化,识别到疲劳驾驶会主动建议休息,拥堵路段自动降低音乐音量方便听导航。
隔音控制挺让人意外。车主说之前试驾过几款增程SUV,发动机启动后车厢噪音明显,这台基本听不出差别。工程师用了34项减振降噪技术,配合双层隔音玻璃,增程模式和纯电模式噪音差值小于1分贝。60公里时速巡航时车内噪音53分贝,跑高速聊天不用提高音量。
空间方面中规中矩。轴距2845毫米,第二排腿部空间1010毫米,一米八身高坐后排能翘二郎腿。后备厢常规容积552升,放倒后排能扩展到1456升,搬家拉货都够用。车主特别提到座椅能180度放平,跑长途累了直接在服务区躺平休息,比酒店省钱。
电池安全这块儿,厂家给了几个承诺:三电终身质保、自燃赔新车、八年或15万公里内衰减超30%免费换电池。敢不敢这么承诺是一回事,能不能兑现又是另一回事。不过从侧面也能看出,他们对自家电池技术应该有些底气。车主说当初就是冲着这个保障才下单的,毕竟电池是电动车最大的成本。
价格从10.98万到15.48万,不同配置拉开档次。入门版有基础智能辅助,中高配才能用城市NOA功能。如果预算有限又想体验智能驾驶,可能需要权衡一下。另外还有纯电版本,续航705公里,支持800V快充,10分钟补能400公里。这配置在同价位算比较突出的。
车主最后算了笔账:市区通勤纯电,晚上家充成本低;偶尔跑长途油电混合,百公里五个多升油。按他一年三万公里的里程,能省出小一万块。当然每个人开车方式不同,这数字仅供参考。
临走时他说了句话:“以前觉得智能驾驶是有钱人的玩具,现在看只是时间问题。”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概括了阿尔法T5的定位——把原本属于高价位车型的技术,以相对亲民的价格带给更多人。
至于值不值得买,每个人需求不同,答案自然也不一样。但如果你正好在十几万这个预算纠结,想要兼顾智能、续航和日常实用性,这台车或许值得列入备选。毕竟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技术下放已经是趋势,早买早体验这句老话,在有些时候还真管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