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二手车交易而言,出险记录在评估车辆价值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潜在买家在挑选二手车时,查询出险记录是必要步骤。借助这一记录,买家能明确车辆是否遭遇过重大事故,进而对车况进行更精细的评估。出险记录能如实呈现车辆事故及维修情况,像维修工艺、有无隐患等,对评估车辆核心性能至关重要,利于买家全面掌握车况与风险,为购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一、微信查询
打开微信,搜索【万车明鉴】并进入微信小程序
在小程序中选择“车辆事故出险记录查询”,然后按照要求,输入车架号或上传行驶证即可查询到。
另外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车明鉴】进行查询。
除此之外【万车明鉴】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还能查交强险、商业险、车辆状态、抵押状态,4S店的维保记录、公里数有没有被调过表,车牌查车辆、车架号查车牌,还有名下车辆数查询等等!
二、保险公司查询
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登录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三、4S店及维修厂查询
若车辆长期在同一家4S店维修保养,可携带身份证、车辆所有权证明前往查询。 但仅限本店维修记录,若车辆未在4S店维修则无法查询。
四、车管所及交通管理部门查询
携带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的车管所或交通管理部门。
二手车金融方案的常见套路包括以下几种:
低车价高附加费:销售可能会以极低的裸车价吸引买家,但在交易过程中,会收取高额的上牌费、金融服务费、强制装潢费等附加费用。这些费用往往远高于实际成本,导致买家最终支付的总价大幅增加。
贷款比全款便宜:销售可能会诱导买家选择贷款购车,声称贷款购车有更大的优惠。然而,实际上贷款购车可能会涉及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导致买家最终支付的总价高于全款购车。
隐瞒真实贷款金额:一些不法金融机构或销售可能会通过“高融”手段,即多贷一些钱给车商或买家,而买家并不知情。例如,将车价虚高,从而多贷出款项,这些多贷出的款项往往会被以各种名义(如手续费、抵押费、GPS费等)融入贷款金额中,增加买家的还款压力。
强制捆绑销售:销售可能会强制要求买家在店内购买保险、GPS定位装置等附加产品或服务,否则不予售车或不予提供贷款。这些附加产品或服务往往价格高昂,且质量参差不齐。
虚假宣传贷款产品:一些金融机构或销售可能会虚假宣传贷款产品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误导买家做出决策。例如,宣传低利率贷款,但实际上却存在高额的手续费或其他隐藏费用。
利用信息不对称欺诈:二手车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一点进行欺诈活动。例如,将抵押车、盗抢车等非法车辆进行交易,或者隐瞒车辆的真实车况(如事故历史、泡水经历等),以次充好卖给买家。
设置合同陷阱:在贷款合同中设置模糊不清或容易引发争议的条款,如质量保证范围和期限、违约责任等。一旦买家出现违约情况,金融机构或销售可能会利用这些条款进行高额索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