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i金山
6月27日上午,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备受瞩目,预计于2026年8月完成工厂建设,并于2027年正式投产。投产初期,年产能计划达到约10万辆。此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将面向中国市场,还将出口至日本及其他海外市场,展现了雷克萨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雄心。
图片来源:i金山
作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汽车品牌,丰田将上海工厂定位为“环保全产业链”的试验场。该项目不仅涵盖纯电车型的研发与生产,还将同步布局固态电池研发、氢能应用以及电池回收技术,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此前,2025年2月5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2月18日,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KATO TAKERO(加藤武郎),注册资本高达107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泛,包括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与零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及零配件销售、机动车充电销售以及充电桩销售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丰田汽车公司全资持股。
4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上海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协议,项目总投资达146亿元人民币,首期规划用地1692亩,预计于202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此次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将为上海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来源:i金山
2025全国固态电池大会
暨CVD硅碳负极材料技术大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电网、AI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固态电池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核心优势下与产业升级需求深度共振,也加速推动了硅碳负极材料的市场格局,作为固态电池的“黄金搭档”硅碳负极材料是当前唯一能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宽温度域适应性三大核心需求的材料,CVD法工艺技术逐渐成熟,硅碳负极材料在2025年可能成为放量元年,垂直生态整合形成了“硅烷气-多孔碳-硅碳负极-固态电池”的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加大产业优势,在这场万亿级的能源革命中,技术突破是基础,产业链协同是关键,政策红利是加速器,场景创新是引爆点,通过垂直整合构建护城河,方能在硅碳负极与固态电池的双轮驱动下,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引领者。
由硅碳之家组织的2025全国固态电池大会暨CVD硅碳负极材料技术大会10月19-20日在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大会以“聚势赋能 创新驱动”为主题,同期活动“2025 中国硅·碳新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
会议重点聚焦固态电池和硅碳负极两大热点,直面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路径,CVD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与市场应用,同时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实质性对接交流提供平台和合作契机,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能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