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产量降,研发投入增,钱都花哪了?

最近,很多人可能都对比亚迪产生了一些疑问。

这家一直以来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领头羊,在公布了上半年的成绩单之后,股价却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大家翻开财报一看,心里不免犯嘀咕:这是怎么了?

数据显示,比亚迪在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下滑,算下来平均每卖一辆车的利润,从之前接近九千块钱,一下子降到了四千八百块钱左右,差不多是打了对折。

比亚迪产量降,研发投入增,钱都花哪了?-有驾

更让人不解的是,六七月份的汽车产量,居然出现了十七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八月份虽然比七月多了些,但和去年同期比还是在减少。

一时间,关于工厂取消夜班、减产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这下可让不少人捏了把汗,难道比亚迪的好日子到头了?

可奇怪的是,就在汽车业务看似“收缩”的同时,比亚迪在另一件事上却显得异常大方,甚至可以说是“挥金如土”,那就是研发。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309亿元,这个数字不仅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里排第一,甚至比它同期的净利润还要多出近一倍。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一边是车卖得似乎没以前那么猛了,钱赚得也少了;另一边却是研发费用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往外投。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比亚迪这大把大把的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

它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钱并没有白花,而是被投向了两个决定未来的关键领域,一个是深入人工智能的核心地带,另一个则是全力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

这不仅不是在走下坡路,反倒像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先来说说人工智能这部分。

比亚迪产量降,研发投入增,钱都花哪了?-有驾

一提到车企搞人工智能,我们普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智能驾驶,比如自动跟车、自动泊车这些功能。

比亚迪在这方面确实投入巨大,今年初喊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搭载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到七月底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20万辆。

这背后,是海量的芯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每一分都是实打实的投入。

但如果认为比亚迪的眼光仅仅局限于此,那就把它想得太简单了。

它的野心,已经超出了单纯造车的范畴。

在比亚迪的财报里,有这么一句话特别值得关注,它提到集团在“AI数据中心领域”持续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特别快,无论是我们熟知的聊天机器人,还是各种需要复杂计算的AI模型,背后都需要极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支持。

而提供这种计算能力的核心设备,就是AI服务器。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专门为人工智能定制的超级计算机。

就在大多数车企还在激烈竞争,比拼谁家的智能驾驶功能更好用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悄悄地绕到了产业链的上游,开始自己生产和销售AI服务器、液冷系统这些技术门槛非常高的核心部件了。

比亚迪产量降,研发投入增,钱都花哪了?-有驾

它甚至已经成为国际芯片巨头英伟达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去年它的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了超过两倍。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

其他车企的智能驾驶功能越是“内卷”,竞争越是激烈,对算力的需求就越大,那么对比亚迪生产的AI服务器的需求也就越旺盛。

这就像一场淘金热,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去挖金矿的时候,比亚迪选择在旁边卖最结实、最好用的铁锹和水。

不管最后谁挖到了金子,卖工具的比亚迪总是能稳稳地赚钱。

当然,它发展这项业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主业——汽车。

它投入巨资研发的“璇玑”AI大模型,目标就是把车辆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系统等全部打通,实现整车的智能化控制。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说过,未来要在智能化领域投入一千亿元,现在看来,这笔钱正被精准地花在刀刃上,既能对外创造新的增长点,又能对内反哺汽车主业的技术升级。

说完了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同样烧钱的领域——出海。

如果说投资AI是在为未来储备技术弹药,那么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就是在为未来抢占更大的生存空间。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海外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3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50%,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三成以上。

比亚迪产量降,研发投入增,钱都花哪了?-有驾

从销量上看,今年前七个月,比亚迪在海外卖出了超过55万辆车,同比增长超过130%,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海外销量。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亮眼的。

但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巨额资金投入。

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可不是简单地把车运过去卖掉就行了。

比亚迪采取的是一种更扎实的“本地化”策略,也就是说,在哪里卖车,就在哪里建工厂、设研发中心。

比如,在泰国的工厂投资了大约77亿元,在巴西的生产基地投资了71亿元,而在欧洲匈牙利规划的工厂,投资额更是高达321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土耳其、印尼等地的工厂也在建设中。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这十几个海外工厂,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建工厂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比亚迪还有一个更大胆的举动,那就是自己掏钱造船。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一家车企为什么要自己造远洋运输船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和掌握主动权。

比亚迪产量降,研发投入增,钱都花哪了?-有驾

据估算,把一辆车从中国运到欧洲,光是海上的运输成本就可能高达一万元人民币。

比亚迪现在在欧洲的销量增长非常快,一个月就能卖出一万多辆。

如果一年向欧洲出口15万辆车,光是付给物流公司的运费就可能要15亿元。

与其让别人赚这笔钱,还不如自己来干。

比亚迪订造的滚装船,一艘就能装大约7000辆车,造价在6亿元左右,它一口气就下了10艘订单,总投入约60亿元。

从长远来看,这笔投资不仅能省下大笔运费,更重要的是能让比亚迪自己掌握出口的节奏,不再受制于国际航运市场的价格波动和运力紧张。

这种不计成本的全球化布局,换来的是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和海外消费者的信任。

有位国外的网友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他说比亚迪就像是汽车界的麦当劳,也许它不是最高档的,但它一定是最稳定可靠的。

因为它的规模足够大,你在世界任何地方买到它,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品质,维修保养方便,能交流的车主也多。

这种由规模化带来的信任感,是任何广告都无法替代的。

当一个品牌在你的国家随处可见时,你自然会觉得它值得信赖。

比亚迪正是用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全球范围内为自己砸出了这样一种“可靠”的形象,为未来的销量增长铺平了道路。

所以,回头再看比亚迪眼下的利润下滑和产量调整,就更能理解它的深意了。

这并非是企业遇到了困难,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是在用眼前的短期利润,去换取未来在全球市场上的技术领先地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