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上次在加油站排队的时候,手机又弹出新闻,说92号汽油每升降价0.16元吗?
是不是有人当场就乐呵呵地琢磨:油价又跌了,这车开得也愈发有底气了?
可是话说回来,光盯着油表盘的变化还不够劲爆。
谁又会注意到,这一毛几价差背后,其实全人类正处于一个超级拐点上?
加油站里人来人往,这时总觉得身边背景板不只是那堆油枪,还有某台紧靠充电桩的新能源车,仿佛在无声地说:老铁,能源这戏,远没演到大结局。
本来嘛,能源史可不就是跟烧烤摊差不多?
都是“烧”字当头,从原始人炉火,到今天的汽油,乃至未来的锂离子——一场跨世纪的“能源大变脸”!
从烧木头到电池的折腾,别觉得这是老掉牙的话题。
翻翻历史,谁还记得几千年前的人类,最大本事是劈柴点火呢?
没错,就是烧木头。
那会儿,没有能量守恒定律什么的,烧的纯感情、纯体力,追求就是热乎。
过了几万年,煤炭横空出世,蒸汽机、烟囱那套成了标配。
蒸汽机一响,满世界都要“工业”了。
可那时能源的贵族还不是石油。
直到1859年,德雷克上校挖下第一口油井,人类才相当于手上握了一瓶液体版的“金子”。
气势一下冲到新高度。
不过,真正让石油称霸还是要看汽车这群大佬的出场。
内燃机一问世,生活直接奔着“速度与激情”去了。
福特用流水线造汽车,让它从土豪专享变成家家有份的移动方式。
到1920年代,美国人基本5个人里1个就有车。
那时候的加油站,数量少得可怜,几乎跟现在的自助烤肉一个待遇。
要加油,还真是只用桶灌,讲究原生态。
说到咱们中国,私家车这事可晚了不止一拍。
大约2000年左右,国内才开始大面积燃油车普及。
那会儿北京汽油2块多一升,工资也不高,一个月差不多一千块。
加满一箱油,30升,也就60块钱左右,差不多刚掏工资的6%。
对比现在,北京的月薪已经飙上万,92号汽油虽然七块多一升,30升要花210块——只占2%月收入!
算来算去,汽油其实没变贵,反而是划算了。
毕竟赚得多了,油也便宜了。
路网更发达,车子性能比当年小土豆强太多,有种你想象不到的“权限升级”。
这还没有算上高速那种每隔几十公里一个服务区,“加油、休息、充电”一条龙服务。
但油价波动这事儿,向来和“天机”挂钩。
你以为它由加油站老板拍板?
错,影响因素之多,简直像全球最大的“跷跷板”。
地缘政治、OPEC+头头的谈判、美元汇率、国际局势风吹草动,全都能拉出新剧情。
连飓风刮到美洲,都能让油价跟着在中国跳动两下。
2008年那会儿,国际原油涨得离谱——每桶直接冲到147美金。
国内油价也是一飞冲天,92号汽油突破6元/升。
但2020年遇上疫情,需求瞬间降到冰点,美国WTI原油史上头一回跌到了负值!
咋回事?
就是说油商不但免费送油,倒贴钱都没人愿意收。
你敢信?
这些年,咱们国内油价调整也算技术活。
自1998年以来,最初定价方式还跟新加坡市场挂钩。
到2001年,参照标准变成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
调整机制越发灵活。
2013年后,干脆10个工作日一测算,要调就调。
不过也不是无底线的跟国际油价一起跳水。
低于40美金/桶,国内油价不降;高于130美金/桶,也不会随便提。
所以2020年那波国际油价跌穿天井,咱们这边油价压根没变“白菜价”,省得全员开辆车趴马路上当“石油大亨”。
都说汽油降价让车主开心,电动车却是悄悄在一旁憋大招。
新能源车起势,真不是吹。
2022年全国新能源车卖出去688.7万辆,同比大涨93%。
市场份额飙到25.6%。
意思很简单,四辆车里有一辆就是新能源。
大街上你要是看见电动车跟油车斗法的场面,那都是现实版“两大能源体系”对掐。
电动车,充电贼便宜。
拿上海来算,家用充电桩电价0.3-0.6元/度。
也就是说,充满一台60度电的电车,只需大概十八到三十六块钱。
能够跑四百到五百公里。
燃油车要和它比,得费35-40升汽油,成本就得两百五以上。
差距明摆着,一趟下来,电车直接领先十倍。
这个账,家里谁能算不明白?
电动车真的把“油车买不起、养不起”变成了“电车随便开”。
像特斯拉超级工厂、宁德时代的电池,刀片电池啥的,各种新词连着上线。
新能源就像“互联网+汽车”,能省就省。
当然,技术升级让大家对未来又有了新的小幻想。
汽油车,未来真有可能变成展览馆里的古董灯。
欧洲不少国家都不想再卖燃油车了,挪威说要到2025年就禁止卖油车。
好家伙,这进度条刷得飞快。
国际能源署也不落后,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可能要从一千万直接涨到一亿四千五百万辆。
有点像“爆款地球”。
另外,风能、光伏这些绿色能源,占比也在飞速增加。
这几年,光伏发电成本跌了85%,风电也便宜49%。
储能技术突飞猛进,感觉再过十年,大家都能在家门口自带“发电站”。
所以说,你以为汽油每罐跌两百元是小事?
实际是人类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奏。
能源逐渐告别只靠烧石油,奔向风、光、电、锂多元化的新世界。
下次去加油的时候,别光看油价数字,不妨多扫一眼旁边充电站。
未来说不定就在你身边安静地排队等候。
这场能源游戏啊,已经不再单单是几毛钱的起伏那么简单。
它反映着全球经济的未来风向,好比天气预报没准还要提前三年才能准备好出门要不要穿雨靴。
在汽油站这种流动的角落,目击能源历史的脚步实打实地加快了,还真不能只顾车窗里的一亩三分地。
一边油价小幅波动,一边新能源车成群涌现。
别忘了,谁家的能源结构能跟上节奏,谁就掌握了时代的遥控器。
但说到底,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用车的性价比。
油价降一点,开心;电动车贵一点,犹豫;充电难一点,吐槽。
真要电车大潮马上来临,电网、充电桩到处补齐才是王道。
你想,如果哪天所有加油站都改成充电站,那得是个什么画风?
也许再过十年加油站的洗手间都要装智能马桶盖,和充电桩争风吃醋了。
回头想想这十几年,能源进化其实像玩游戏升级,一步三变,从马力小推车直奔科技超跑。
咱们可能正经历着灯火通明、油电共存、谁快谁强谁上位的周期。
燃油车,电动车,各种能源花样,终归是让我们的出行更经济、更环保。
所以别小看身边每一次汽油降价,或许它是“新老能源交替”下的一声轻叹、一段注脚。
这局谁笑到最后?
有待时间揭晓。
不过,现在谁也不能对自己的“出行主力”下定论。
你怎么看?
油价变动是不是只是“热搜话题”?
新能源车的普及有哪些“坑”你遇到过?
欢迎留言,现场吐槽、交流思路!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