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它启动安静,提速快,而且用车成本相比燃油车确实低了不少,这些优点让很多人都心动并付诸了行动。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现实的问题也逐渐摆在了大家面前,尤其是那些最早一批响应号召,在2014年前后就购买了新能源车的车主们,他们正集体迎来一个关键节点:车辆的动力电池,好像有点“老”了。
续航里程不如以前扎实,充电速度也慢了下来,大家心里不免犯嘀咕,这车的心脏是不是快不行了?
换一块电池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这笔钱到底该不该花?
什么时候花?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
我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头羊,从大规模市场化推广至今,首批车辆的使用年限很多都已经接近或超过十年。
汽车的动力电池和我们手机里的电池一样,都有自己的寿命。
它的寿命主要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循环次数”,也就是完整充放电的次数;另一个是“容量衰减率”。
一般来说,市面上常见的三元锂电池,大概能循环八百到一千二百次,而磷酸铁锂电池更耐用一些,能达到一千五百到两千次。
换算成我们日常家用,正常开下来,一块电池用上八到十二年是普遍情况。
当电池的实际容量衰减到出厂额定容量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下时,它的性能就会明显下降,各种小毛病也可能随之而来,甚至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该为电池的健康状况操心呢?
其实,当车辆出现一些特定迹象时,就等于在提醒车主,是时候该关注一下了。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续航里程明显缩水。
打个比方,新车时充满电显示能跑500公里,现在同样充满,却只剩下不到400公里,并且这个续航数字还不太稳定,有时候掉得快,有时候掉得慢。
如果您的车还在厂家承诺的质保期内,通常是八年或者十五万公里,续航衰减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这就很可能达到了更换的标准。
另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充电效率的骤降。
以前在快充站,半个小时就能充到百分之八十,现在可能一个小时都充不满,或者充电枪频繁地自动断开,也就是俗称的“跳枪”。
充电时如果感觉电池部位的温度比平时高很多,也要引起警惕。
对于那些已经开了超过十年,并且频繁出现续航突然大幅下降、头天晚上充满电第二天却无法启动,或者仪表盘上电池故障灯成了常客的老车,基本可以判断电池已经进入了暮年期,需要认真评估是否更换了。
不过,有些情况就不是该不该考虑更换的问题了,而是必须立刻处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无论车辆是否还在质保期,一旦出现这些“病危”信号,车主们都应该马上停止使用车辆,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检修或更换。
比如车辆经过磕碰、底盘被硬物刮到,或者不幸在暴雨天涉水,导致电池外壳出现了变形、鼓包,甚至有不明液体渗漏出来,这时的电池包内部结构可能已经受损,非常危险。
再比如续航里程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注意,这不是慢慢衰减,而是突然之间,比如昨天还能跑三百公里,今天充满电就只能跑一百公里了,这通常意味着电池内部的电芯出现了严重的故障,一致性被破坏,有热失控的风险。
专业的检测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检测报告显示,电池组里不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超过了50毫伏,或者个别电芯的容量已经低于标准值的一半,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有人严重拖后腿,整个团队都无法正常工作了。
此外,如果车辆仪表盘持续显示“电池温度过高”、“电池系统故障”等红色警报,或者去充电时充电桩直接拒绝服务并提示“电池异常”,这都是车辆的保护系统在发出最严厉的警告,千万不能忽视。
当然,也并非所有续航下降或充电变慢都意味着电池要报废了。
很多时候,只是一些小问题,或者正常现象,车主们不必过度焦虑。
比如,一辆车用了三五年,续航里程比新车时少了百分之十到十五,但每次充满电后的续航表现还很稳定,这其实是电池正常的自然老化,就像人上了年纪体力会下降一样。
只要用车习惯得当,这块电池再用个三五年问题不大。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季节性”的充电慢,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会感觉快充速度大打折扣,但到了夏天就恢复正常。
这是因为锂电池在低温下化学活性会降低,属于正常物理现象。
解决方法也简单,快充前可以先开一小段路给电池预热,或者尽量选择地下车库等室内充电桩。
有时候,仪表盘亮起故障灯也可能是在“说谎”,重启车辆后故障灯就消失了,车开起来也没有任何异常,这大多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软件偶尔出了个小bug,去服务中心做个系统升级就能解决。
如果检测出电芯有轻微的不均衡,电压差在30到50毫伏之间,但续航没有明显下降,也可以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均衡修复,让所有电芯恢复到同一起跑线上。
既然电池的状况这么复杂,普通车主该如何了解自己爱车的电池到底怎么样了呢?
其实方法并不难,可以分为自己日常观察和寻求专业帮助两种。
自己平时最方便的就是通过车机系统来观察。
留意仪表盘或中控屏上满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和新车时的数据做个对比,心里就能大概估算出衰减量。
在充电时,也可以留意一下实时的充电电流和电压,正常的快充电流一般在30到90安培,电压在300到400伏之间,如果这些数据长期处于异常的低值,就需要警惕了。
现在很多品牌的车,比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在车辆设置里都有专门的电池信息页面,可以直接显示电池的健康度(SOH)估算值,如果这个数值低于百分之八十,就是一个强烈的预警信号。
如果想得到更精确、更权威的结论,那就需要去专业机构检测。
首选是车辆品牌的4S店或官方服务中心,他们有原厂的专业设备,可以读取电池包内部的各项详细数据,比如总电压、电芯一致性、绝缘电阻等,通常检测是免费的,并且出具的官方报告在质保期内是申请免费更换电池的重要依据。
如果对4S店的检测结果有疑问,或者车辆已经出保,也可以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比如一些车管所认可的检测站,花上几百块钱,做一个全面的电池体检,其结果也可以作为维权时的凭证。
了解了如何判断,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日常使用中爱护电池,延长老伙计的服役年限。
好的用车习惯,能实实在在地省下未来一大笔维修费用。
在充电方面,要养成“浅充浅放”的习惯,日常通勤用,没必要每次都非得充到百分之百,充到百分之八九十就可以了,这样能减小电池的充电压力。
同样,也不要等到电量完全耗尽再充电,电量剩下百分之二三十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补电。
特别是在冬天零度以下的环境,如果要快充,最好先让车辆行驶十到十五分钟,让电池“热身”后再充电,效率会高很多。
在驾驶习惯上,尽量保持平稳,避免地板油式的急加速和急刹车,高速行驶时也不要长时间维持在极高的速度,因为剧烈的能量输入和输出都会加剧电池的损耗。
在停车方面,电池也怕“冷”和“热”,要尽量避免车辆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或在严寒中露天停放,有条件的最好选择地下车库或者有遮挡的地方。
如果计划长时间不开车,比如超过一个月,正确的做法是把电量充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间停放,然后每隔十五到二十天,启动车辆补一次电,让电量回到这个区间,这样能让电池处于一个最稳定、最舒适的“休眠”状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