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一汽丰田这种老牌大厂发布新智电车,我都有种看武林大会上,一个练了几十年铁砂掌的老前辈,被一群拿着激光枪的小年轻围观的感觉。最近这个bZ5,号称要构筑15万级的新基准,用的武器是“安全”。
坏了,菜了,这剧本我熟。在今天这个所有人都恨不得把车造成一个会飞的iPad的时代,你跟我聊安全?这就像修仙小说里,所有人都去抢能一秒飞升的上古神功秘籍,结果有个哥们儿在山洞里默默打坐,说要先把马步扎稳。这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当下的车圈竞争是什么?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存量搏杀。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是大家一起掀桌子的“道诡异仙”现场。前脚理想掏出了移动的家,后脚小米直接把价格打成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移动办公室,紧接着蔚来乐道更是重量级,直接把换电站的门槛给你干到地板里。大家玩的都是闪电战,都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卡车流。
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餐厅给炸了,谁也别吃了。
在这种背景下,丰田掏出了bZ5,主打一个“电池0安全事故”的传承。什么五重防护策略,什么EA材料柱状吸能,什么绝缘冷却液。讲真,这些东西你跟消费者说,他脑子里可能就三个字:听不懂。但翻译过来就很简单,丰田的意思是:你们尽管飞,摔死了我不负责;我的车,可能飞得不高,但保证你落地的时候,人还是完整的。
这是一种非常古典的、甚至有点不合时宜的思路。它坚信,汽车的本质,是一个铁壳子,保护里面的肉身。而现在的很多新势力,它们认为汽车的本质,是一个移动的娱乐终端,核心是那块能刷抖音的大屏。这压根就是两个物种的思维模式。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一个真的开过特斯拉也坐过各种新势力的油腻男,我越来越觉得,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根本不在于激光雷达有多少颗,算力有多少Tops。它的关键,在“老头乐”。只要马路上还有一个不讲武德、走位堪比“是,大臣”里哈克首相的老头乐,你所有的算法、所有的预判,都是白给。你以为你在进行逻辑运算,其实你是在跟玄学作对。只要大爷躺得快,摄像头都来不及反应,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
丰田这套逻辑,就是典型的“反技术崇拜”。它不信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它只信最混乱的现实。所以你看它的智能辅助驾驶,Momenta 5.0,吹的是什么?变道成功率95%,上下匝道成功率98%。这个数据就很实诚,它没跟你吹100%。因为它知道,现实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个加塞的勇士,会用一个风骚的走位,教你的AI怎么做人。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老实人,在努力地适应一个颠佬的世界。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丰田这套打法,有点像在PVP服务器里坚持玩PVE的佛系玩家。大家都在研究怎么秒人,怎么打出成吨的伤害,他呢,在研究怎么堆血量、堆防御,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一波带走。真的,这帮新势力把消费者都快逼疯了!
你看bZ5的智能座舱,15.6寸大屏,200+APP。是是是,主流配置。但它的底层逻辑,还是工具。不像某些品牌,恨不得让你在车里开会、唱K、做PPT,就差一个内置的火锅了。丰田好像在说,车,就是个车,别整那些有的没的。这就像你买了个压缩毛巾,图的就是个方便,结果有人非要在上面绣一幅清明上河图,还问你为什么不买。
这就是一种“品牌玄学”。会买丰田的人,跟会买特斯拉的人,压根就不是一个次元的生物。买特斯拉的,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站在科技前沿”的自我实现。车门有异响?那是工业风。自动驾驶出问题?那是“测试版”,我在为人类的未来做贡献。而买丰田的呢?他们买的是一种“确定性”,一种“这玩意儿大概率不会把我扔在路上”的心理安慰。他们的核心需求,是维护生活的秩序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丰田bZ5搞的那些权益,什么电池衰减免费换,自燃直接换新车,家充桩电费减免。这套组合拳打出来,目标用户画像就特别清晰了:那些被新势力的各种“颠”搞得心态爆炸,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老实人。
它根本就没想过去跟那帮“卷王”抢蛋糕。它的算盘是,等那帮卷王互相把自己卷死,卷到最后发现,造车还是得回归制造业的本质,回归安全和可靠性的基础。那时候,它这个一直在旁边默默扎马步的老前辈,机会就来了。但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丰田bZ5这车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当下这个癫狂的车圈里,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一种“你看那帮傻子打得多欢,我自坐钓鱼台”的玄学优越感。它不是一辆车,它是一剂镇定剂,专治各种参数焦虑和科技崇拜。这,才是丰田最值钱的品牌本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丰田选了第三条路:熬着。熬到所有人都疯完了,世界终将归于平淡。这很无聊,但可能,非常有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