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

最近关于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讨论挺热闹的。

作为曾经的国产一哥,长城如今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表现确实让人捏把汗。

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有驾

就拿4月份来说,长城新能源车卖了不到3万辆,而吉利卖了12.5万、长安7.1万、比亚迪更是狂飙38万,就连新势力的零跑、小鹏都比它强。

这差距摆明了告诉大家:长城在新能源这场仗里,确实掉队了。

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有驾

说来也怪,长城手握1200多项专利,在混动技术上明明有家底,偏要和增程式较劲。

前脚高管刚在发布会上喊出"打死不做增程",后脚魏建军在直播里又吐槽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差、断电打不开"。可尴尬的是,长城自家蓝山、摩卡这些高端车还装着这种门把手。这就好比自己造了栋房子,盖的时候说地基不牢要拆,住进去了又夸承重墙结实,这不是自己打脸吗?

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有驾

要说长城对新能源的态度,就像个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倔老头。他们坚持用Hi4混动技术,美其名曰"全场景高效",可市场给出的反应却很真实。2024年全年新能源车才卖27.9万辆,渗透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反观比亚迪,早把燃油车全砍了;吉利靠着极氪、银河杀得风生水起;奇瑞光出口就能撑起半边天。长城倒好,既不想丢掉油车利润,又想靠坦克300、皮卡这些"硬通货"吃老本。

最让人着急的是产品策略的摇摆。当年欧拉品牌刚推出黑猫、白猫时,月销两万台照样赚钱,结果因为"每卖一辆亏一万"说砍就砍。现在剩下的好猫、芭蕾猫,两年没出新车型,销量直接腰斩到每月5000辆。这就像种庄稼,刚看到苗头就把地刨了,最后只能对着荒地干瞪眼。更别说枭龙系列这种本该走量的车型,硬生生被"不降价"的执念拖垮,去年销量暴跌30%。

说到技术路线之争,长城和理想的"嘴仗"倒是赚足了眼球。李想说增程是未来五年SUV的最佳方案,长城立刻跳出来反驳,说这是"用iPhone13的价格买iPhone6"。可市场根本不吃这套,2024年增程车销量暴涨173%,理想L系列月销4万台,问界M7两个月订单8.6万。长城的Hi4混动虽然馈电油耗比增程低25%,但消费者更愿意为"纯电体验+无焦虑"买单。就像买手机,有人要顶级配置,有人图续航方便,强行给市场定标准,反而容易两头不讨好。

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有驾

哈弗H6的陨落更是个警示。这个连续13年销冠的"国民神车",今年4月只卖了7400辆,还不到巅峰期的零头。当年靠"大空间、性价比"横扫市场,现在新能源时代还抱着2.0T+9DCT当宝贝,用户早审美疲劳了。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还有人买诺基亚,不是产品不好,是没跟上时代。长城现在给H6塞Hi4混动,宣传"四驱平权",可消费者要的是智能座舱、快充技术,这些硬核配置反而没跟上。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长城的"利润至上"逻辑。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4亿,同比翻倍,这要归功于严格控制成本。但代价是欧拉停运APP、砍掉低端车型、经销商体系动荡。就像治病只吃止痛药,不治本还伤身子。反观比亚迪,虽然利润没长城高,但靠着规模化把成本打下来,10万块的车照样配刀片电池、热泵空调。长城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策略,短期能保利润,长期恐失民心。

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有驾

说到品牌战略,长城的"多生孩子好打架"反而成了负担。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皮卡五大品牌各自为战,定位混乱。坦克300卖越野,蓝山冲高端,欧拉玩女性市场,结果哪个都没做成爆款。就像开餐馆,川菜馆里卖粤菜、东北菜,最后连招牌菜都做不精。反观吉利,把领克、极氪、银河梳理清楚,每个品牌瞄准不同人群,反而形成合力。

不过话说回来,长城也不是毫无机会。海外市场倒是打得风生水起,2024年出口超50万辆,俄罗斯、东南亚市场增长迅猛。坦克500在沙特卖到50万,比国内贵一倍照样供不应求。这说明长城的技术底子还在,关键是怎么把海外经验反哺国内。要是能把越野混动技术用在家用SUV上,说不定能开辟新赛道。

增程不做、隐藏式门把手不好,长城想要的新能源,到底长啥样?-有驾

说到底,长城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是战略定力不够。既想守住燃油车利润,又想抢占新能源高地;既想走高端路线,又放不下性价比市场。就像端着满满一碗水走路,既要快又要稳,最后哪头都顾不上。现在行业洗牌加剧,2024年已经有7家新势力倒下,长城要是再犹豫,恐怕连"自主三强"的位置都保不住。

最近魏建军频繁直播造势,说要"做有质量的网红",这招有点意思。但光靠高管出镜不够,得让产品说话。要是Hi4混动能把馈电油耗打到6个油,要是欧拉能重新推出10万级爆款,要是哈弗H6换代能跟上智能潮流,谁还管它增程不增程?市场从来不缺包容,缺的是真正解决痛点的产品。长城要是能把"技术宅"的劲头用在用户需求上,重回巅峰也不是没可能。

各位老铁,你们怎么看长城这波操作?是坚持技术路线等待时机,还是该放下身段拥抱市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