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标准版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需系统升级,监管要求变严格

说到小米这次一口气召回了11.69万辆SU7标准版,确实让人有点吃惊。毕竟只要一提到“召回”,很多人脑子里就自然而然闪现“是不是车出了什么大问题?”、“是不是有安全隐患?”、“会不会买了个定时炸弹?”这些问题。可细细读读公告内容,你会发现这事其实没那么吓人,甚至可以说有点新鲜。

首先你看,召回的车型范围广,直接涵盖目前市场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现有SU7标准版。但这回的理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件有缺陷”或者“系统出大错”,而是那套L2级高速辅助驾驶功能,在某些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识别能力不足”,万一司机反应慢了,就有发生碰撞的风险。可以理解成,是车的智能化越来越高,可偶尔也还全部依赖于人。

那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不是让车主开车去4S店,不是拆换什么部件,而是只需要熄火、上网,然后点一下车机系统升级,自动完成OTA(在线升级)。整件事听起来跟手机升级APP差不多,操作上非常省事。甚至不用工作人员干预,用户在家就能解决。所以就有意思了,这样的“召回”,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一次政策与市场的新试验?

设身处地想,假如你是小米SU7车主,收到这个消息会不会琢磨:“到底是为了我的安全还是为了流程合规?”这么大面积“召回”,但本质上就是一次系统升级。是不是以后每一次车辆系统升级,都得用“召回”当名字吓唬人?这事的背后,显然不是单纯的小米做决定,更像是监管机构在出新招,开始对智能驾驶行业下重手。

别的不说,智能汽车这几年疯涨——大家都讲自动驾驶、智驾体验、云端操控,OTA功能天天升级。但越是靠软件管理车辆,越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关键安全场景。过去很多车企更新系统图个方便,悄悄后台推送,用户都未必察觉。可从今年起,监管对于智能汽车的线上升级已经变得非常敏感。

为什么监管突然一板一眼,多了这些新动作?回头看,年初小米因为自动驾驶出了点事故,马路上的风险让监管部门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这不,8月中,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起草的文件直截了当地说,OTA升级必须事前备案、确保安全性充分测试,不能偷偷搞升级,更不能用OTA方式消化掉产品问题。这意思其实很明确,就是要让软件升级这件事变得跟“召回”同样严肃。

其实不只小米,“召回式OTA”这种做法可能很快变成行业新常态。以后只要涉及到辅助驾驶、智能系统相关的升级可能都得以“召回”为名,大张旗鼓地通知每个人。想想也挺有意思,过去召回多和车身、发动机、电池这些硬部件挂钩,现在连一套软件更新都要官方公告、市场监督。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因此对智能车信心下降,把OTA升级想成是一种“危机预警”。

但站远一点看,这么严厉的监管,不是要打击智能汽车发展,反而是为行业制定路线标准。毕竟自动驾驶这事动辄关乎人命,一旦系统出错,后果远比手机死机严重得多。如果车企不用这些方式提高安全门槛,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现在国内各种智能驾驶相关标准,也是拳拳到肉。比如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新技术规范,把责任划分得特别清楚:比如车辆在碰撞前三秒还是由辅助驾驶系统全控制,那出事锅可能在厂家头上;更牛的城市NOA场景还要拉长到五秒,让判责更加细致公平。对于数据管理也要求非常苛刻——既能查验,又要加密,还要支持紧急上传。以后谁出事故,全链条都能溯源,谁也别想蒙混过关。

更玩味的是,连L2级辅助驾驶现在都要出国家强制标准了,而且不是随便写几个条件就完事。比如各种测试场景,连施工区、纸箱、侧翻车、摩托车这些细碎场景都得加上。支持车最高速度下完成测试,驾驶员身份要自动识别,违规操作要有记录留存。这些条条框框,将来执行起来,估计不少车企和技术团队都得掉一层皮。

所以你会发现,从过去调侃的“智能黑科技”,到现在政策严密、标准繁多,智能驾驶行业正在经历“规范元年”。这些严格要求,对车企来说,当然是成本压力,是挑战。但从长远看,没有这些细致监管,市场早晚出大乱子。谁愿意天天在路上当小白鼠,还要跟AI抢方向盘呢?

小米SU7标准版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需系统升级,监管要求变严格-有驾
小米SU7标准版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需系统升级,监管要求变严格-有驾

小米这波“召回”,算是行业转型的一个信号灯。以往卖车,是靠卖“希望”——谁家配置高、谁家的故事讲得好、谁家的科技噱头多。但如果漂亮的数据背后,是“安全无力”、系统稳定性差,那这个品牌能走多远?现在市场的游戏规则彻底变了——堆叠配置不再是王道,谁能把安全、规范、用户教育做细做扎实,谁才能真正赢得下一轮。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会因为召回感觉更紧张,但反过来讲,自己买到的智能车,是被放在聚光灯下监督,多一层防护不是坏事。车企要给力,监管要更细,未来智能汽车才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吃亏。

OTA这件事,从后台悄悄变成向公众“半透明公开”,其实是一种竞争力的新考验——哪家企业敢于让升级流程全程接受外部验收,哪家对自己产品最有底气。过去可以躲着推送更新,以后都得掏出来晒给大家看,既保证了安全,也慢慢养成对市场、对用户负责的好习惯。

长期来看,这轮监管风暴不是“收紧”,是“正本清源”。把每个细节都拧紧,把每套智驾功能都贴上“安全标签”,把用户每次操作都管得清清楚楚。汽车企业输了表面灵活,但赢得了根基厚实。智能驾驶这事,不是谁家的车能多自动,而是谁家的车出事了能报得出来,能查得出来,能扛得住众人挑刺。

小米SU7标准版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需系统升级,监管要求变严格-有驾

所以小米此次“召回”,从行业角度看,不是一场危机,更是一记警钟。告诉所有车企,时代变了,规则变了,靠花哨营销和技术噱头混市场的路走不通了。真本事,是扎扎实实做安全、有责任担当、在每一次系统升级前后都把好关。

小米SU7标准版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需系统升级,监管要求变严格-有驾
小米SU7标准版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需系统升级,监管要求变严格-有驾

最后也许你会问:“以后买车,是不是得天天盯着OTA公告?”其实没这个必要,只要行业走向透明,每一次升级都经过独立审查,大家用的每一辆智能车都多了一层保护,让消费者更安心对自己负责。小米这次“召回”,是个新起点。大家更该关注的,是接下来谁能在新的安全标准体系下笑到最后。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